1953年7月的一个夏夜,已经是深夜十点多。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依旧坐在饭堂里,面色严肃,正训斥着一位参谋。那位参谋站得笔直,不敢有任何怠慢,低头不断地点头回应。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一个深夜,邓华依然留在饭堂教训参谋?原来,是那位参谋无意间说错了一些话,惹得邓华生气。
当天早晨,为了准备金城战役,邓华特别指派参谋长李达带领队伍前往前线勘察。李达出发时,邓华叮嘱他,尽量当天就返回,明天再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作战方案。可是,当晚吃饭时,李达依然未见归来,邓华便决定不吃,耐心等候他的归来。即便夜幕已深,直到十点多,李达依然未出现。邓华觉得他应当回来了,便独自来到饭堂坐下等。
身边的参谋看着邓华连续几日劳累过度,身体也不太好,便劝他先吃饭休息。但邓华执意等着李达,似乎不愿放弃这份责任。参谋见状有些疑惑,便提醒邓华:“您已经是志愿军的代理司令员兼政委了,李达只是参谋长,您完全不必等他。”然而,邓华听后顿时不悦,立刻训斥参谋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志愿军的一员,职务高低与责任心无关,大家要相互尊重。”他又补充道:“李达可是老红军了,这次冒着生命危险去前线勘察,我们理应给予他更多的尊重。”
就在午夜时分,李达终于回到指挥部,当他发现邓华仍然在等他时,心中感慨万分。李达告诉邓华,他才刚刚从大病中恢复,应该休息,而不是等他。邓华却笑着说:“我没事,等一等也不碍事,大家一起吃饭,既能聚聚,还能顺便讨论工作,一举两得。”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多次,李达外出前线,邓华都会亲自派自己的吉普车送他,关心备至。李达比邓华年长五岁,在邓华初到部队时,发现李达房间里没有毛毯,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毛毯送给了他。两人不仅在战场上并肩作战,还是一生的好朋友。

1959年庐山会议后,邓华被调往四川担任副省长。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敏感,许多老同事和战友都选择与他保持距离,生怕牵连其中。然而,李达不同,他借着出差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去看望邓华。虽然李达清楚自己的举动可能引发麻烦,但他依旧坚持去探望邓华,并鼓励他:“一定要挺住,组织会给你一个公正的结论。”
邓华在四川待了整整14年,而李达始终保持着与他书信往来。每当有人劝李达不要再与邓华联系时,李达都会愤怒地回应:“如果不联系战友,那还算什么战友?”1971年,李达再度探望邓华时,看到他日渐消瘦,甚至亲自到市场买菜,心情十分沉重。回到北京后,李达在军委会议上,向其他老将军讲述邓华的困境,并提议大家共同努力争取邓华重返部队。
在李达的多方联络下,邓华终于得以复职,而这其中,李达的贡献是最大且最直接的。邓华感念李达的帮助,始终记在心里。
1980年7月,邓华因病去世,李达得知消息后,顿时泪水盈眶,悲痛欲绝地对工作人员说:“邓华一生坎坷,许多才华未曾施展,实在是太可惜了。”李达的一番话,充分表现了他对邓华的深深敬佩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