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煅烧设备的选型之套筒式竖炉
      拜肯巴赫竖炉(又名套筒式竖炉)于1961年在西德开发,1963年5月开始营业性运行,此后至1976年建设了150座竖炉。
     套筒炉大致可分为套筒炉(R·S·O)和套筒倾斜炉(D·S·O)两类。         (R·S·O) 和 (D·S·O)都在欧洲及日本获得了很多专利权。这两种竖炉在功 能上的主要不同点在于:D·S·O是适用于使用小粒径原石的小型炉;而R·S·O则适用于高品位的大型炉。无论哪种炉对适合煅烧的原石性能都没有特殊的 限制,但和其他炉型一样,结晶质原石均不适用。现在在日本运行的套筒式竖炉都是R·S·O,在欧洲至1975年只有21座D·S·O投产。
设备工艺流程图
工作原理:
      由于炉体内部设有强制冷却方式的内筒,一方面扩大了炉子轴向构成的 煅烧带范围,另一方面原石通过的宽度变小,因而,原石下降速度均匀,促使原石和热气均匀而有效地接触。炉内筒有悬挂式和自立式两种。无论哪一种型 式的内筒都具有作为循环气体的通道的作用。即把通过冷却带冷却生石灰被 加热的空气和一部分燃烧室的燃烧废气沿此通道用喷射器再次送入下部燃烧 室燃烧。在内筒上部或在炉子外部设有蓄热器,用于预热烧嘴的一次空气和喷射器用的工作空气,对内筒进行强制冷却而被加热了空气则作为烧嘴的二 次空气使用。 在竖炉上段和下段各设燃烧室3~7个,共计6~14个。在各燃烧室的上 部设有兼带支撑内筒的特殊砖构成的火“桥”,其作用既防止原石和燃烧火焰 的直接接触,又使燃烧生成气体在燃烧带均匀扩散。 
      从石灰石流动情况看,这种炉子是在负压下工作,为防止从炉顶投入原石 引起的炉内压力变化,在炉顶设有双层密封的原石投入装置。由此装置间断 地投入炉内的原石通过预热带、煅烧带、冷却带后排出。在煅烧带下降的原石 为呈楔形的火“桥”所分开,使原石和燃烧室的燃烧废气均匀接触。 
      从气体流动的情况看(图1-2),此炉采用了顺流、逆流及循环气体方式。 即在冷却带实行逆流换热,但在上部燃烧带还原性气氛下燃烧的(上部燃烧室 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和在氧化性气氛中燃烧的(下部燃烧室产生的)剩余氧可 以再进行一次燃烧(上下段燃烧室的燃烧条件参见表1-1)。在煅烧带产生 的气体逐渐向预热带上升并在蓄热器中和原石进行热交换后经集尘装置借废 气风机排入大气,该炉煅烧的原石粒径为15-200mm,粒径比是1:2—1:4。
构造 
      悬挂式竖炉参见图1-3,自立式竖炉参见图1-4,套筒式坚炉的说明参 见图1-5。 
   (1)外筒、内筒 
      炉本体由外筒和内筒组成,石灰石充填于外筒和内筒之间进行预热、煅烧 和冷却。外筒用普通钢板焊制而成,内壁用绝热耐火砖砌筑,在重要地点配置监视检查内部用的窥视孔和维修用的检修孔。 内筒用锅炉钢板焊接制成,它是内部装有强制式空气冷却筒的双重套筒 结构,外壁和内壁用耐火砖和绝热砖砌筑,悬挂式竖炉内筒在其上部。自立式 内筒位于竖炉下部及上下烧嘴间,由火“桥”坚固地支持于炉子中心。内筒分 为与原石预热带连接的上部机构和与煅烧带连接的中部机构、自立式竖炉还 有与冷却带连接的下部结构。在上部筒内设置有蓄热器,其下方设置有废气 引入口,竖炉中部连接上下两段烧嘴,悬挂式竖炉的内筒下端成为吸入循环气 体的引入口,自立式竖炉的引入口设在中部机构和下部机构的分界处。
(2)蓄热器 
      以有效地利用废热力为目的的蓄热器装于内筒上部或设置于炉外,回收 引入的废气潜热,被加热的空气作为喷射器工作空气及烧嘴的一次空气使用。 
(3)燃烧器及火“桥” 
        在150t/d、200t/d、3000t/d炉型中,烧嘴分下下两段,每段各有5个,上下交错配置。这样便可在大范围内很容易地调整燃烧带热气温度。烧嘴是使用 空气喷雾式中低压烧嘴,根据煅烧条件改变上下各烧嘴的燃料比率控制燃烧。 燃烧室的上部设置呈楔形的特殊耐火砖制的火桥,燃烧气从火桥的下端正侧面和正下面喷出进行煅烧。 
(4)风机 
      风机有废气风机、燃烧空气用风机和内筒冷却用风机三种。 废气风机把穿过燃烧带、预热带(一部分蓄热器)而来的废气引入设在炉 顶的废气导管,经除尘装置除尘后双烟囱排出。燃烧空气风机送入的空气在 蓄热器中加热至大约450℃后,一部分用作喷射器的工作空气,剩余的用作上 下段各烧嘴的一次空气。内筒冷却风机吹入的空气冷却内筒至约260℃以后, 经过炉子中间部的集合管用作上下段各烧嘴的二次空气,剩余的放入大气。 冷却石灰的空气借炉内的负压从炉子底部吸入,冷却石灰石作为下段烧嘴的 三次空气使用。 
(5)原料上料装置 
      计量后的原石由输送机或斗式提升机送至炉顶贮存于设在炉顶的原石供 料漏斗,进而由设在炉顶的移动式输送机把原石装入旋转料斗中。投入装置 用油压或机械方式与兼带密封型炉盖、旋转溜槽或旋转料斗密封装置在圆锥 型布料装置联动,而自动均匀地向炉内投料。除这种投入方式之外,还有用斜 桥———料罐方式向炉内投料的方法。
(6)出灰装置
      在冷却带冷却后的产品由设在炉底的机械排出装置自动排出。排出量可 根据排出装置的转速任意设定。排出装置具有可以根据排出量以任意速度排 出的能力。除了这种产品排出装置以外,也有利用油压的柱塞推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