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社会太浮躁了,教育行业也跟着受影响:竞争愈演愈烈,教育内卷严重。
由此,教师的内耗和焦虑也难以避免。
可是,大环境没法改变,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调整自己、放过自己。
刷到一个很棒的观念:教师应像农民一样思考,适时灌溉、勤于除草、适时休憩。
当你把职业焦虑换成生长的耐心,在耕耘中感受扎根的喜悦,或许你会快乐许多。
01 适时灌溉
农民知道,水稻在分蘖期需要氮肥,抽穗时却要补钾。
教育亦是如此:每个学生的成长节奏不同,有人需要知识灌溉,有人需要思维松土。
我曾陷入这样的困境:学生基础差,使我上课总是忍不住地发火,课堂像一潭死水。
当然,发火也是因为我们很关心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结局好像对彼此都不友好。
以后碰到问题,试着跳过情绪,直面事实;也不要焦虑学生成长得太慢,给自己和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学习、适应和改变。
学生就像庄稼,不要因为他的进步还不明显就自我怀疑,别轻易放弃自己之前的努力,或许他正在为自己的猛烈生长而蓄势。
02 勤于除草
农民从不抱怨杂草难除,他们躬身弯腰,一棵棵拔去。
教师的“杂草”是什么?是职称评比时的焦虑,是家长群里的质疑,是深夜改卷时的自我怀疑。
一年前,我曾在公开课前崩溃:我准备了三天三夜,但总觉得不行。

直到我读到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话:“人的烦恼,都源于对他人课题的干涉。”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教育的核心不是取悦他人,而是守护自己的心田。
说完全不在意很难,但当你学会放下执念、顺其自然的时候,你会发现:再大的场面,不管呈现得好与坏,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而真正留下来的,是学生的成长,和自己日益强大的内核。
后来,我也不再执着于“完美课堂”,而是允许自己有呈现得不好的地方,允许课堂的生成与预设不符。
结果发现:学生的回答往往比我预设的还精彩。
所以,当我们放下杂念,专注耕耘自己的田地,反而能听见成长的声音。
03适时休憩
农民懂得休耕养地,让土壤恢复元气。
教师的教学也需要“教育留白”,比如:不必抢占每一个课间,不必用作业填满学生的每个夜晚。
你想:学生的脑容量是有限的,科科老师都布置那么多作业,赶那么多的课,你的作业,他完成的效果能有多好?
此外,适时休憩也包括教师自己的休息。
你总是过度担心下一次考试怎么办?下周你外出学习,学生怎么办?到最后发现,自己好像都没有过上几天轻松的日子,结果也是一成不变。
你总是过度操心,试问:谁能为你新增的结节、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买单?
学会慢下来,在休息好了以后,你才能更好地出发,为下一项工作做准备。
你虽然无法控制旱季和雨季的到来,但可以提前准备,从而避免自己提前焦虑。
教育就是一场耕种,我们要努力沉下心来,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从明天开始,远离抱怨的同事,对功利的评比多一点淡然,就像农人定期清理寄生的藤蔓。
保持低调深耕,不断吸取能量,日日扎根,积极成长,去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职业生活!
PS:由于公众号改了推荐机制,请大家把“莲子的教海漫谈”设为星标,不然一段时间没看的话,就找不到我的更新了,也能防止迷路哟。
点击下面卡片关注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加我,一起探寻教师成长之道。明天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