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品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顶出质量的好坏将最后决定制品的质量。因此,制品的顶出是不可忽视的。

制品的顶出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机械顶出、液压顶出、气动顶出三大类。其中机械顶出为最常用顶出机构,包括顶针、顶管、推板顶出等方式,此外根据顶出机构的不同,还包括有延迟顶出、定模顶出、两次顶出等方式。

一、顶针顶出(圆顶针与扁顶针)

顶针顶出是最常用的顶出方式,一般性制品均可在动模加顶针。顶针的类型主要有圆顶针和扁顶针两类,在很多模具中它们往往会同时使用。

(1)圆顶针

圆顶针孔加工方便,故圆顶针顶出为顶出首选方案。圆顶针的分布、大小和数量应根据不同的制品具体情况而定。

这是一则典型的顶针顶出例子,尺寸“H”即为最大顶出行程,通过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推动推板,推板与顶针固定板―起向前运动,最终由顶针推出留在动模上的塑件制品,完成顶出动作。复位时通过弹簧与回针的作用,使顶针固定板恢复原位。

图(1)中的圆顶针所顶的胶位面为平面,故圆顶针不需定位,如若顶针顶的胶位面为非平面,则顶针大头需要定位止转。

(2)扁顶针

针对一些特殊胶位,例如扁胶骨等,不能下圆顶针,就要考虑下扁顶针。扁顶针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骨位很深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排气的作用,避免了走胶不齐的状况发生。

(3)顶针孔

顶针与镶件前端采用紧配合以封胶,后部为了减少摩擦,应做过孔,具体尺寸可依下面图表作为加工指引:

(4)顶针顶出实例

实际应用中,为保证顶针板顺利顶出,需使用顶针板套司(图4中件5和件6)。塑件由多个顶针顶出,复位时通过弹簧与回针的作用,使顶针固定板带动顶针恢复原位。

图(5)中顶针为斜面顶出,在斜面角度较大时,为了防止顶出时滑动,在顶针端面(斜面)上加工多个小槽,开槽方向要便于取出塑件。

图(6)中所示,对于细深加强筋或凸起的制品,为了防止加强筋或凸起断裂留在动模内,故在筋槽处设置顶针。

图(7)中所示,按钮孔位四周胶骨墙较深,应考虑于适当的位置加扁顶针,扁顶针既能较好的顶出,又能起到散气的作用,使胶骨底部走胶完整。

(5)顶针的定位

前面讲过,当圆顶针所顶的胶位面为非平面时,圆顶针大头应加定位以防止圆顶针转动。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同时用到几种定位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以上几种定位方式,同样适用于顶管,圆镶针等其他需要定位的圆形零件。

(6)顶针板套司的应用

在模具设计中,有些模具的顶棍孔并不在模具的中心,这样一来会导致顶针板受力不平衡,另外,若塑件产品的顶针分布不平均,亦会导致顶出不平衡,还有些模具的顶针非常细,必须保护细顶针在顶出过程中的安全.若有以上种种情况,为保证顶出平衡与顺利,需加顶针板套司。

注塑模具顶出系统设计要注意什么?10年模具设计师告诉你秘密!

根据模具结构,或者客户要求的不同,顶针板套司有不同的安装方式。

二、顶管顶出

较深的圆柱形胶位(如图/0所示)适合使用顶管顶出。

司筒的固定方式和普通圆顶针一样。若司筒端面为非平面,则需要大头定位防转,定位方法也与园顶针一样。司筒针固定于动模座板,推板与司筒针之间应留间隙以防止顶出过程中摩擦。

三、顶块顶出

对于一些较单薄的胶位来说,如果不适宜下顶针,则可以考虑加顶块来顶出。如图(Il)所示,顶针推动顶块顶出塑件,顶块与动模相互间为锥面配合。由顶针引导。

顶针与顶块之间的固定方式有几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

对于一些高度较高的胶位来说,或者刚好附近有穿孔位不适宜下顶针,则也可以加顶块来顶出。

在图(12)中,顶出原理与图(11)一样。应该注意的是顶块内侧与胶位内边要有0.3mm的距离,以保证顶出时顶块不会刮到动模镶件。

四、推板顶出

前面介绍过的顶块顶出适用于顶出局部胶位,如果塑件沿周都需要顶出,则可以用推板顶出的方式。一些特殊产品表面不允许有顶针痕迹(如透明盖等)亦可采用推板顶出。

在图13中,回针/推动推板3顶出塑件,推板镶件6与动模镶件7为锥面配,推动灵活,不宜擦伤镶件,由导柱8引导。回针/与推板3用螺钉5连接,在螺钉下加装弹簧垫圈4以防止螺钉松动。

推板镶件的内侧与胶位内边要有0.3mm 的距离,防止顶出时推板镶件刮到动模镶件

五、延迟顶出

在一些模具中,某些顶针需要延迟顶出,以达到较理想的顶出效果。

在图(14)中,由于潜水浇口离塑件边很近,若采用同步顶出,潜水浇口弹出时有可能会弹伤塑件,因此,顶针3采用延迟顶出。在顶出初始阶段,顶针3并不动,当顶出行程达到S时,推板6才推动顶针7,再推动顶针3开始顶出流道,从而避免了浇口弹伤塑件的现象。

图中H为完整的顶出行程,顶针3的顶出行程为(H-S)。其中S的大小取决于潜水浇口的形状及其与塑件的远近程度等等因素。

在图(15)中,胶位的形状细且较深,容易产生困气,从而导致走胶不完整。若只在此处加固定镶针散气,在注塑―段时间后也会堵死;若加细顶针顶出,过细的顶针会因为受力太大而经常断裂。采用延迟顶出的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图中H为完整的顶出行程,顶针3的顶出行程为(H一S)。其中S=0.5~1.0mm。

六、定模顶出

—些塑件在开模时有可能会粘在定模,除了确定合适的分模线外,还可以采用定模顶出的方式以确保塑件留在动模一边。

在图(16)中,由于定模部分有许多镶件,受包紧力影响,开模后塑件有可能会留在定模,为了确保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一边,同时也为了拉断浇口,采用定模顶出的形式,在开模时,先由定模一边先顶出―段距离川,这样就可以确保塑件留在动模一边了。待完全开模后动模一边才顶出H2.定模边的顶出由弹簧7推动顶针固定板5完成,由回针3复位。若弹簧7的力量不足以推动顶针固定板5的话,则要在模具外边加拉机来强行拉动推板6和顶针固定板5。

在图(I7)中,推板|和顶针板2是由拉机强行拉动顶出的.顶针板2的作用是推动斜方运动.由于塑件在定模―边有扣位,所以需做斜方机构脱开胶位。在开模时,拉机I3拉住推板|开始定模顶出,待斜方4完全脱开扣位后,拉机l3松开,定模顶出结束。完全开模后,动模开始顶出。

拉机13在开模达到”h”时松开,h≤H.顶针板2的复位由回针/2带动完成。

以上就是注塑模具顶出系统设计注意事项,关注模具设计杨工,学习更多模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