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偶尔遇到美院老师带学生来此地写生,总体印象,内容或有不同,但面貌都差不多,要掩住落款,很像一个人画的。人跟人的气质性情不同,面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肯定会大不一样,为何画出来都差不多呢?这样的阶段我也经历体验过,我想这里面的问题,出在系统理念和大环境上。
一般的理解,写生就是照着实物和自然画,以为这样就能得自然的生机和气韵,但我理解写生的“生”字,不只是实物和自然给人的新鲜感受,还要能见到作者胸中常年养成的一团生机——属于自己的一点精气神。这精气神的养成应该更重要,只有绘画技术,没有人格的独立与神思的自在,没有个体的差异,画画这件事,任由花多少功夫,都是白搭。单凭教育体系的这点训练,当然搞不定这一切,还要应付考核,所以逐渐流于概念化、简单化、标准化,是必然的事。
最近运气不好被爆出来的董小姐,主要是在医学领域,水平行不行?理工学科,无论如何糊弄,总有个客观的标准在。因为关乎病人的生死,所以引发如此社会的关注,话题一度还牵扯到阶层固化上。人文领域就不同了,水平如何见仁见智,高下相对模糊。承平日久,几代人下来,这里面各领域位置上自然早就挤满各类董小姐之流,待在这里且安全又体面。大环境如此,当下要想混在这套体系、体制内,坐到那些位置上,还能保持独立人格和属于自己的精气神做创作,想想这难度,是挺令人窒息的。
因此有志于做画家的小朋友来讨教,我总鼓励他们在规划未来的时候,有条件尽量脱离这套体系和体制。万不得已呆在里面,也要尽力躲在一边,不去计较厉害得失和位置高下,尽量把剩余时间留出来干自己想做的事。当然最好是不在其中,生计哪怕做点其他无关的职业,空余时间不会受约束。没有乱七八糟的考核、会议、表格,没有不相干的创作任务。一支笔一张纸,面对的只有自己。作家木心讲,他的修身原则“一,不工作、二,没人管、三,一个人”就是这个意思。至于最终水平的高下,因人而异,但起码有人格独立与神思自在的基础在。本质上就是古人说的所学“为己“和”为人“的差异。身心的自由,人格的独立是基本保障。
还得处理好市场与资本的关系。生存离不开市场,但被动受制于资本、市场,也会丧失独立的人格和充盈自在的精气神。艺术创作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自在、独立、散淡加上勤勉。优秀艺术家的生命状态,基本都是真诚、简单、专注、纯粹的。世俗社会多从身份、地位、名气、财富去判断艺术家的水平,那是看热闹的外行干的事,和艺术本身高下没啥关系。
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尽量别在无关的人事物上耗散自己。正如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说的“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即便面对佳作“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炉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画之生意,亦岂易有。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可见好的笔墨不是仅凭理性懂了、分析和谋构便可获得,还须有长期的本体修炼,在有状态的感觉里自然生长出来。
而今社会风气多务虚,少务实,内实不足,故其行止多颠倒梦想,虚妄伪佞,精神状态则多焦虑恐惧,狂怪抑郁。身处如此大环境中,画者自然也难免沾染这样的毛病。
常常反思自己,《黄帝内经》里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我感觉这句简直可以当做精彩的画论来读。
恬淡虚无,胸中宽快,画笔下方能有生气与真气从之。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一/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一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一/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二/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二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二/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三/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三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三/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四/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四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四/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五/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五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五/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六/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六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六/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七/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七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七/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八/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八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八/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九/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九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九/ 局部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十/纸本/33x22cm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十
竹庵·《宋人诗意册》之十/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