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除了喜欢画画写字,也集邮、养鸟和养金鱼。

费了不少心血收集的邮票,高中时候,送给了比我更酷爱集邮的同学。养过的鸟,前后有相思鸟、虎皮鹦鹉和画眉。相思鸟有次开笼换水的时候,逃掉了一只。剩下一只从此变得神情呆滞,不忍其郁郁寡欢,就到江边将他放飞了。虎皮鹦鹉嘴很硬,不耐笼中生活,一点点咬破了竹笼飞走了,但应该还在家附近生活,有天居然还从附近的树林,遛到窗外停留了片刻,此后再也不见身影。画眉是花鸟市场上的鸟贩子送我的,没工夫去遛,养了段时间,不爱叫,于是连鸟笼一并送给了邻居。

最深的记忆,还是养金鱼。

十岁那年生日,父亲的同事送我一只金鱼缸做礼物,圆形玻璃材质,三足鼎立,稳稳当当地放在书桌边上。我欢天喜地,从花鸟市场淘了几尾小金鱼——狮子头、珍珠、水泡、鹅顶红、好几个经典品种养在里面。去公园捞了几条水草,用好看的鹅卵石压住根部,水草便随着游动的金鱼,柔柔地在水中荡漾。除了定期给金鱼投食、换水,嫌干鱼食容易脏水,还做了个纱布网兜,隔天去公园里水池里网沙虫来投喂。另外加装了小小的充氧水泵,以保证水缸不缺氧。再弄来高锰酸钾,定期给鱼缸消毒杀菌。但不幸因为投喂食物过多,过了一阵子,全部都被撑死。

不甘心,邻居又送了我七八尾。养了半个月,死掉大半,仅剩三尾红色龙睛鱼。所幸第二年的时候,鱼儿都健康地长到了八九厘米长。

我每天放学回家,扔下书包第一件事,便是趴在鱼缸旁边,看金鱼拖着长而飘逸的尾巴,一张一翕着嘴,有节奏地鼓动着腮,在水里游来游去。身姿和颜色特别好看,像个漂浮的梦境。我还给他们起了名字——大眼、胖子、懒虫。他们的身影游荡在彩色的石子和翠绿的水草间,尤其在有阳光穿透的冬日午后,仿佛佛经里描述的“净琉璃世界”。

竹盦 / 金鱼

柳宗元《小石潭记》描述水中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这是俯瞰澄澈溪水里游鱼的经验。圆形玻璃鱼缸从侧面看,光线折射原理,使得其中鱼儿看上去忽而头大,忽而尾小,有点’哈哈镜’的效果。柳宗元要穿越到眼前,笔下又该如何来描写?养鱼经历,除了养成安静观察事物的习惯,还隐隐感到这世界的无常与如梦幻般不真实。

暑假有事出门了几天,回来发现鱼缸里,三尾金鱼翻着白肚皮浮在水面,奄奄一息。赶紧抢救也没能救过来。找原因,是因为这几天家属区突然停电,充氧水泵停止了工作,加上没来得及给鱼缸换水,养了四年,最心爱的三尾金鱼,就这样意外地缺氧死了。痛哭一场之后,我找来小木盒,将他们安葬在江边的土坡上。

空置在阳台上的鱼缸,过了段时间也被邻居家的猫给打翻,碎了一地。

从此便没再养过金鱼。

安知鱼乐哉 / 水墨纸本 45cm×35cm

安知鱼乐哉 / 局部

知鱼乐哉 / 水墨纸本 35cm×45cm

知鱼乐哉 /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