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近日,由中建四局承建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肥基地(四期)项目
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标志着项目建设
正式进入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阶段
金融赋能 服务战略筑品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肥基地(四期)项目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占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数据机房、发电机房及一期改造等。
作为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之一,该项目的建设是推动安徽省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建成后将会大大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服务能力,同时也将有利于合肥城市建设、扩大就业、提高城市知名度,成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点睛之笔。

价值创造 精益管控提质效
坚持”策划先行、过程严控”的管理理念。开展”三级交底”机制,明确各项控制要点,夯实管理基础。深基坑施工阶段采用”分块开挖、交叉作业”的组织施工方式,仅用20天就完成近600根工程桩的施工任务,仅用27天就完成地下室正负零结构施工。项目建立”日清日结”管理机制,实行“晨班前会+晚碰头会”模式,协调人、材、机等各方面事宜,确保进度平稳有序,为创建优质工程筑牢根基。
△项目协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基建工程管理培训班
坚持全过程、全专业、全要素的质量管控体系。创新应用”方圆扣”新型方柱加固系统,利用其易周转和较稳定的特性,不仅使柱体垂直度得到有效控制,还缩短了工期,实现效率、质量与成本的多维优化。在处理高低标号混凝土交界处易产生冷缝的问题上,采用“双层钢丝网+气压式气囊”组合拦截方式,避免问题的产生,确保进度、质量两手抓两手硬。
智慧建造 攻坚克难促创新
区域划分,打破限制壁垒。针对现场场地小、车辆设备多的难点,项目采用“蜂巢式”单元分块施工法,既保证施工效率、又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动态模拟管控现场交通,对运输车辆安装红外感应声光报警器,时刻提醒车辆后方行人注意避让,攻克狭小场地超大体量混凝土施工难题。
BIM协同,驱动精准预埋。项目单体建筑预埋件数量多、施工精度高,采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优化预埋件定位方案,系统性优化预埋件空间布局,并依托工厂预制加工实现标准化构件生产,显著提升安装效率。同步采用全站仪与三维扫描仪对预埋件进行动态数据校核,成立QC小组全过程监测预埋件安装误差。混凝土浇筑采用跳仓法工艺分仓作业,结合GPS精准放样与激光整平系统,实现结构定位精度与面层平整度的双重控制,大幅减少返工损耗。(中建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