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钱币
在纪念币收藏领域,材质独特、题材稀缺的品种往往成为藏家追逐的焦点。我国于1993年至1999年发行的珍稀野生动物纪念币系列,是国内唯一一套采用紫铜合金材质铸造的纪念币,全套10枚以我国濒危动物为主题,凭借“唯一紫铜”的特殊属性、600万枚的统一稀缺发行量(单品种),以及日益凸显的生态保护题材价值,成为收藏市场中兼具历史意义与增值潜力的“硬通货”。目前全套裸币市场价约550-600元,单枚普品价格在45-180元之间,高评级币(如PCGS MS65+)溢价可达10倍以上。
发行时间及数量
一、野生动物纪念币的相关具体信息和收藏市场情况如下
1. 大熊猫(1993年6月15日发行)
纪念币详情
面额:5元(全套统一面额)
市场价格:普品120-180元/枚,PCGS MS65评级币400-600元
收藏亮点
系列首枚:作为开门币,奠定系列收藏基础,题材受众最广(大熊猫为“国宝”);
设计细节:正面国徽配长城,背面大熊猫攀树啃竹,毛发层次感强,紫铜材质凸显憨态质感;
市场标杆:发行30年升值超30倍,稳坐系列价格榜首,新手入门首选。
2. 金丝猴(1995年11月16日发行)
纪念币详情
市场价格:普品85-140元/枚,NGC MS66评级币200-300元
收藏亮点
工艺巅峰:金丝猴背部毛发采用磨砂工艺,阳光照射下呈现“金光”效果,细节逼真度系列最佳;
题材稀缺:灵长类动物题材仅此一枚,面部表情生动,市场认可度仅次于大熊猫。
3. 华南虎与白鳍豚(1996年12月18日双币同发)
纪念币详情
华南虎:普品50-80元/枚
钱币特征:侧面虎啸姿态,胡须根根分明,虎纹立体感强,真币胡须无粘连,假币易模糊;
收藏潜力:“百兽之王”象征意义强,紫铜氧化后形成的包浆自然美观,适合长线收藏。
白鳍豚:普品50-80元/枚,PCGS MS67RD评级币达745元(2025年成交价)
特殊价值: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纪念币成为该物种的“活化石”,水浪纹设计流畅,币面光泽度要求极高,全品存世量稀少。
4. 丹顶鹤与朱鹮(1997年6月2日双币同发)
纪念币详情
丹顶鹤:普品50-70元/枚
钱币特征:单鹤独立姿态,鹤顶红斑鲜艳(真币红色自然不晕染),羽毛层次分明,寓意“长寿吉祥”,礼品市场需求稳定。
朱鹮:普品50-70元/枚
钱币特征:全球濒危鸟类,币面朱鹮呈灰白色,喙部红色细节精致,背景为山林图案,凸显栖息地生态。
5. 褐马鸡与扬子鳄(1998年10月23日双币同发)
纪念币详情

褐马鸡:普品45-65元/枚
钱币特征:中国特有鸟类,尾羽蓬松如“马尾”,头部红色肉垂立体感强,紫铜氧化后呈现古铜色包浆,观赏性独特。
扬子鳄:普品45-65元/枚
收藏看点:唯一爬行类题材,背部鳞甲清晰,眼神凶悍,币面下方水波纹与鳄鱼头部呼应,细节处见工艺。
6. 金斑喙凤蝶与中华鲟(1999年7月15日双币同发)
纪念币详情
金斑喙凤蝶:普品50-80元/枚
稀缺性:唯一昆虫题材,翅膀金斑密集(真币金斑呈金属光泽),被誉为“蝶中皇后”,题材填补系列空白。
中华鲟:普品50-80元/枚
收藏价值:“水中活化石”,币面中华鲟侧面游动,体表骨板分明,尾部修长,水生动物题材收官之作,整套收藏完整性必备。
二、野生动物系列紫铜纪念币的三大核心收藏价值
材质唯一性: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
作为我国纪念币史上唯一成系列的紫铜合金币(铜90%+锌10%),单枚直径32毫米、重量13.5克,手感厚重,比普通镍包钢纪念币更具质感;
缺点即优势:紫铜易氧化,自然形成的包浆(绿锈或红锈)虽影响品相,但未氧化的“原光币”(镜面效果)成为稀缺品,评级机构对未氧化币(如RD红铜状态)给予更高评分,溢价显著。
题材稀缺性:濒危动物的“时代印记”
这10种动物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部分已灭绝或濒危(如白鳍豚、华南虎野生种群不足200只),纪念币成为生态保护历史的实物见证;
环保主题长期受政策支持,随着“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理念普及,题材关注度持续升温,吸引跨界收藏(如环保爱好者)。
发行量“均等化”带来的套装效应
单品种发行量均为600万枚,远低于近年纪念币(如2023年兔币发行量1.2亿枚),且早期收藏意识薄弱,大量流通币氧化或损耗,全品存世量预估不足20%;
全套收藏价值高于单枚总和,带原盒证书的“套装币”市场价达1500元,适合长期囤集。
三、作为藏家如何收藏?
1. 品相优先:三步筛选法
基础判断:无氧化(币面呈紫红色光泽)、无划痕、边缘规整,避免“绿锈币”(氧化严重影响价值);
评级选择:新手建议直接购买PCGS/NGC评级币(分数≥65分),标签注明“RD”(红铜状态)为佳,溢价空间明确;
保存技巧:使用亚克力密封盒+脱氧剂,远离潮湿(南方建议配备防潮箱),切勿用手直接触碰币面(指纹会导致氧化)。
2. 品种策略:抓热点、补冷门
热门品种:大熊猫(龙头效应)、白鳍豚(灭绝题材)、金丝猴(工艺标杆),流通性强,适合短期增值;
潜力品种:褐马鸡、扬子鳄等单价较低(45-65元),全品率低,未来补涨空间大,可批量收集;
避坑提示:警惕“精制币”骗局,该系列仅发行普通流通币,无官方精制版,高价“精制币”多为仿造。
3. 鉴别真伪:三大核心技巧
重量测试:真币单枚13.5克(误差±0.1克),假币多为黄铜合金,重量不足(约12克)或过重;
图案细节:真币动物眼睛有神(如华南虎瞳孔清晰)、毛发/鳞甲纹路连贯,假币线条模糊或断裂;
边齿工艺:真币边齿为“间断斜齿”,齿距均匀,假币边齿多为“连续直齿”,手感粗糙。
四、收藏风险提示
长期利好:紫铜材质纪念币不再发行,随着时间推移,全品币存世量递减,2025年全套价格较2020年涨幅达30%,预计未来10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0%-15%;
短期风险:部分商家炒作“灭绝概念”推高白鳍豚价格,需警惕泡沫(普品合理价50-80元),建议通过正规平台(如金币云商、藏品交易所)交易;
入门建议:预算有限可从单枚大熊猫/金丝猴入手,逐步集齐;预算充足直接收藏评级套装,兼顾保值与升值。
珍稀野生动物纪念币系列,既是我国生态保护的“历史图鉴”,也是紫铜材质纪念币的“绝版之作”。对于收藏者而言,其价值不仅在于材质与题材的稀缺性,更在于每一枚币背后承载的物种故事——当白鳍豚不再畅游长江,当华南虎难觅踪迹,这些紫铜铸刻的生命姿态,终将成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出于情怀还是投资,这套纪念币都值得在收藏柜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