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子须知》是中国风水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著作,被后世堪舆学家尊称为地学圣经;本书由明代万历年间风水学大师徐维志、徐维事两位孪生兄弟所著,兄弟俩年少时因家难而离家,拜师苦学堪舆之术,学成后他们还游历过诸多山川名胜、历史大都、遗墟荒陇,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磨砺,最终完成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堪舆学著作。书中含有大量山川水域的生动风水学插图,犹如一本大自然语言的密码本,让读者可以读懂、看懂高深莫测的堪舆学理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一系列书中称之为怪穴的风水实例分析。(风水理论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单凭此推断命运,应理性看待。)
南安傅氏祖地
原文风水实例分析:来龙甚远,地结平冈,周环皆石,盘也。盘中小石旋转,穴安中央,以小石为坐为朝为龙虎,乃石巧穴。南安傅氏名墓,在泉州府西北七里,仙师黄妙应下,人丁科第,自宋至今,四五百年旺盛。傅公夏器登嘉靖庚戌进士,富贵未艾。按傅氏美地尤多,此仙迹也。
翻译:来龙延伸甚远,龙穴结于平冈之上,四周环绕的都是石头,如同一个石盘。石盘中,小石旋转分布,龙穴安在中央,以这些小石作为坐山、朝山、龙山和虎山,这是典型的石巧穴。南安傅氏的名墓,位于泉州府西北七里处,是仙师黄妙应所点下,自宋朝至今,四五百年间人丁兴旺、科举及第,一直十分昌盛。傅公夏器在嘉靖庚戌年考中进士,富贵绵延不绝。据记载,傅氏家族美地众多,此地便是仙师留下的仙迹。
风水实例解读:这段文字描述了一个独特的石巧穴风水格局。来龙远意味着气脉悠长,平冈结地且周环皆石形成石盘,体现此地气场的凝聚和独特性。小石旋转于盘中,象征着灵动与变化,而以小石为坐、朝、龙、虎,体现了风水布局中对方位和形势的巧妙运用。南安傅氏名墓在此,历经四五百年人丁科第旺盛,说明此地风水格局优良,能够孕育出优秀的家族人才。傅公夏器登进士,进一步证明了该风水格局对家族发展的积极影响,体现了风水与家族命运的紧密联系,也反映出古人对风水选址的重视和信仰。
南安傅氏祖地
永康王都谏祖地
原文风水实例分析:下地在永康县东北五十里。其来龙甚远不及详述。将入首,大帐,帐下叠出木星三四座耸立,仍走弄数里,一齐落下平坡,势如层波叠浪,级级涌来。诸脉合气,数大枝合为一脉。二水交会处,忽起小小石山远抱,以作龙虎及近案为证。而穴结泥水田中,培土成坟。登穴观之,四面远山簇簇星峰拱照。二水交于穴前,回环屈曲。且石曜自泥田中露出,尤奇。乃范氏所扦。课云:“六十年来出双贵,谁知妙穴在泥田。果出兄弟双科。范氏乃丰城范麻子。永康谚云:“若要死,去请范麻子:若要败,去请刘永太。”盖此二师同时,皆惯点奇穴之人也。亦有不利初年者,故时谤如此。按王氏祖坟,景泰癸酉年葬至正德癸酉而两房各生子,一名楷,一名桂。嘉靖乙卵科乡举楷号竹峰,丙辰进士,官都谏。果六十年出双贵,今人财大旺。
翻译:下地在永康县东北五十里。其来龙甚远,不及详述。将入首时,有大帐,帐下叠出三四座木星耸立,仍延伸数里,一同落在平坡上,气势如层波叠浪般涌来。诸脉会合生气,数条大枝汇聚为一脉。二水交会之处,忽然升起小小的石山远远环抱,可作龙虎及近案。而穴位结在泥水田中,堆土成坟。登上穴位观望,四面远山如簇簇星峰拱卫。二水在穴前交会,回环曲折。且石曜从泥田中露出,尤为奇特。这是范氏所扦的坟墓。课语说:“六十年来出双贵,谁知妙穴在泥田。”果然出了兄弟双科。范氏是丰城范麻子。永康有谚语:“若要死,去请范麻子;若要败,去请刘永太。”大概是这二人同时,都擅长点奇穴。也有不利初年的情况,所以当时有这样的诽谤。按记载,王氏祖坟在景泰癸酉年下葬,到正德癸酉年两房各生子,一名楷,一名桂。嘉靖乙卯年科举乡试楷号竹峰考中,丙辰年成为进士,官至都谏。果然六十年出双贵,如今人财两旺。
风水实例解读:此段记载了来龙远且入首处大帐下木星耸立,后落平坡如层波涌来,诸脉合气。二水交会处有石山作龙虎、近案,穴在泥田中。此格局发福久,出兄弟双科,体现风水与家族兴衰关联。不过提到有不利初年情况,反映出风水理论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单凭此推断命运,应理性看待。
永康王都谏祖地
永康施氏祖地
原文风水实例分析:下地在永康,其龙甚远,枝节繁衍,过峡重叠。将作穴,叠三峰,抽一偏枝,闪出数节,结穴低平,而开钳于前。又吐出一脉,穿田前去三十里,作有阳宅数处。此即骑龙穴也。且其正出之山,即逆绕于旁,以为缠护,前去不远而止,亦无大结。按:此乃明师刘永太所下。施氏子名孟达,与刘仙交厚,一日拜刘仙求吉地安父母。刘问日:“汝要人丁千口乎?汝要官贵极品乎?”施曰:“只愿人丁大旺足矣。”刘乃指此骑龙之穴。葬后果生十子,子又各生十余,诸孙共百单三人。乡间皆称十子百孙。至今人丁千口之繁,为永康臣室。
翻译:下地在永康县,来龙极远,枝节繁衍,过峡处重叠。将要作穴时,叠起三峰,抽出一偏枝,闪出数节,结的穴低平,且在穴前开钳。又有一脉穿田延伸三十里,建有阳宅数处。这就是骑龙穴。而且其正出的山,逆绕在旁边作缠护,前行不远就停止,也没有大的结作。这是明师刘永太所下之穴。施氏子孟达与刘仙交情深厚,一天他拜见刘仙求吉地安葬父母。刘仙问:“你是要人丁千口,还是要官贵极品?”施氏说:“只愿人丁大旺就够了。”刘仙便指了此骑龙穴。葬后施氏果然生了十个儿子,每个儿子又各生了十多个,诸孙共一百零三人。乡里人都称他们为“十子百孙”。至今人丁繁盛,成为永康的大族。
风水实例解读:此段描述了一个骑龙穴的风水案例。骑龙穴属怪穴,其来龙远、枝节繁、过峡叠,显示出龙气旺盛且走势复杂。结穴处低平开钳,周围有石山作龙虎和近案,体现了风水格局的独特性。穴后有脉穿田延伸,表明龙脉余气尚存。刘永太为施氏点此穴,葬后家族人丁大旺,反映出风水理论中穴位选择对家族人丁繁衍的影响。然而,风水之说缺乏科学依据,更多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大家应理性看待。

永康施氏祖地
泉州黄榜祖地
原文风水实例分析:下地在泉州府晋江县西南二十里,土名鸟石山。其龙发自紫帽峰,辞楼下殿,奔腾踊跃,顿伏三十余里。将至作穴,大断过脉,忽起大帐撑天,横阔十余里。自帐内顿起冲天木星,一连三座,大小相等,疏密停匀,结天然之穴。其大帐两角掬抱过穴。穴前两山交互,圈内自成一家。高数丈余,人行大路在下,莫知上有此奇。及登山入内,则迪然开畅,一龙中出木星耸秀,诚如闺中之女。本身二水合襟绕抱,内堂交会,外洋宽平,前峰端耸如顿笏,当面海水九曲来朝,左右诸峰罗列,四神八将应位,三奇六秀咸集,真美地也。葬后六十年,出榜眼仪庭公凤翔。
翻译:下地在泉州府晋江县西南二十里,土名鸟石山。其来龙极远,枝节繁衍,过峡处重叠。将要作穴时,有大断过脉,突然耸起大帐撑天,横阔十余里。自帐内顿起冲天木星,一连三座,大小相等,疏密均匀,结成天然之穴。大帐两角环抱过穴。穴前两山交互,圈内自成格局。地势高数丈,人行大路在下,没人知道上面有此奇景。等到登山进入其中,顿时开阔畅快,一条龙中出的木星耸秀,就像闺中女子。本身有二水合襟绕抱,内堂交会,外洋宽平,前峰端耸如顿笏,当面海水九曲来朝,左右诸峰罗列,四神八将应位,三奇六秀都聚集于此,真是美妙之地。葬后六十年,出了榜眼仪庭公凤翔。
风水实例解读:此段描述了一个风水宝地的详细情况。来龙远且枝节繁衍、过峡重叠,显示出龙气旺盛且走势复杂。大帐撑天、横阔十余里,气势恢宏。帐内顿起三座冲天木星,大小相等、疏密停匀,结成天然之穴,体现了穴位的独特与珍贵。大帐两角掬抱过穴,增强了穴位的稳固性和气场的凝聚。穴前两山交互,圈内自成一家,形成相对独立又和谐的小环境。高数丈余的地势,人行大路在下,不易察觉上方奇景,增添了神秘感。登山入内后视野开阔,一龙中出的木星耸秀,给人以美好之感。本身二水合襟绕抱,内堂交会,外洋宽平,前峰如顿笏,海水九曲来朝,左右诸峰罗列,四神八将应位,三奇六秀咸集,这些都是风水格局中极为难得的要素,表明此地气场和谐、能量汇聚。葬后六十年出榜眼,说明该风水格局对家族运势产生了积极影响,体现了古人对风水与家族命运紧密相连的认知。
泉州黄榜祖地
陈霜先祖地
原文风水实例分析:下地在绩溪西八都。其龙发自黄山南龙正脉,分枝叠嶂,千峰磊落,万岭巍峨,屯军驱马,旗鼓旌节重叠,高在云端。将近穴,大帐撑天,势如云拥。帐中星峰雄昂,自天而下,连叠串珠数节,结骑龙穴。穴前起一圆峰,峰外直拽,如鹤嘴插入水中。左右两山,自少祖发出,拱抱向前,亦垂鹤嘴入水。水中一长石如舟,呼为三鹤争鳅形。外山罗列两旁。左山丽恶峻憎,右山木火秀丽。旧谓左武右文。登穴观之,面前渺渺无际。但龙神杀气未除,星辰反悖,文武乱班,流神驳杂,此所以非享大位,而为偏方伪主耳。故霸先也不过如此而已。
翻译:下地在绩溪县西八都。其来龙起自黄山南龙正脉,枝节繁衍,过峡重叠。快到穴位时,有大帐撑天,气势如云涌。帐中星峰雄伟高耸,从天而降,一连串如串珠般,结成骑龙穴。穴前有一圆峰,峰外如鹤嘴插入水中。左右两山从少祖山发出,向前拱抱,也如鹤嘴入水。水中有一长石似舟,称为三鹤争鳅形。外山在两旁罗列,左山险恶陡峭,右山木火秀丽,旧说左象征武,右象征文。登上穴位观望,面前渺渺无际。但龙神杀气未除,星辰排列悖逆,文武星位错乱,流神杂乱,这就是不能享受大位,只能成为偏方伪主的原因。所以像陈霸先也不过如此。
风水实例解读:此段描述了一个骑龙穴的风水格局。来龙气势强盛,大帐撑天、星峰雄昂且连叠如珠,显示出此地有强大的气场。穴前圆峰如鹤嘴入水,左右山拱抱,水中长石似舟,构成独特的景观,体现了风水理论中对穴位周围环境的要求。然而,龙神杀气未除、星辰反悖等情况,被认为会影响居住者的运势,使其难以获得大位,只能成为一方小势力。这反映出古人在风水观念中对穴位气场和星象的重视,以及对家族兴衰的关联认知。
陈霜先祖地
以上就是《地理人子须知》中关于风水实例解析的分享,本篇就分享到这里,下期见。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地理人子须知》——徐维志、徐维事编著(明代)
2.网络资料。
… The End …
古建漫谈
一个醉心古建筑的小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