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当山(湖北十堰)

真武大帝道场,道教”皇室家庙”,太极拳发源地。

主要教派:

北宋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宗教行为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南宋和金元对峙时开始有明显门派区分,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等长期在此传道授徒。明朝时,张三丰创立三丰派,后又衍生出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等支派。

道观:

紫霄宫:明代皇家祭祀主殿,现存唯一完整明代木结构道观

金殿:铜铸鎏金真武像所在,世界文化遗产核心

太和宫:海拔1612米的「云中紫禁城」,含转运殿古铜殿

南岩宫:悬空石殿,存「天下第一香」龙头香

玉虚宫:永乐年间最大道场,现存12公里宫墙遗址

2.青城山(四川都江堰)

道教发源地之一,张道陵创立天师道祖庭。

主要教派:

青城山道教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天师道正一派、上清派、清微派、丹鼎派南宗、全真道龙门派、青城派等教派。

道观:

建福宫:唐代「丈人观」旧址,存陆游《游青城山》诗碑

天师洞:张道陵修炼地,三清殿存唐玄宗诏书碑

上清宫:老子塑像居主殿,观日亭为彭祖修道处

祖师殿:唐代始建,司马承祯、杜光庭曾隐居

圆明宫:全真教丛林,存明代张三丰诗刻

3.龙虎山(江西鹰潭)

正一道祖庭,历代天师世袭居所

主要教派与传承:

龙虎山道教主要为正一派,其传承以张天师家族世袭为主要特征,历代张天师在道教界具有崇高地位,负责统领正一派道士,传承道教教义、法术和仪式等。

道观:

天师府:历代天师起居地,「南国第一家」府邸建筑群

上清宫:道教祖庭遗址,现存东隐院、伏魔殿

正一观:祖天师炼丹处,三清殿供张道陵铜像

兜率宫:悬崖洞窟道观,传为太上老君讲经处

4.茅山(江苏句容)

上清派发源地,江南道教科仪中心

主要教派与传承:

茅山道教主要为上清派,后称茅山宗。传承上,从魏华存、杨羲、许谧,到陶弘景,再到隋唐的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代代相传。

道观:

九霄万福宫:山顶核心道观,存宋徽宗赐印

元符万宁宫:老子神像所在地,含仙人洞遗迹

中国道教名山和道观,你知道几个?

乾元观:江南全真派重镇,存明代《道藏》雕版

5.终南山(陕西西安)

隐士文化核心区

主要流派:

楼观派: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北周及隋、唐时进入鼎盛。该派主张“老子化胡”之说,提倡炼形之术,兼修内外。

钟吕金丹派:唐代时,钟离权、吕洞宾等在此居山修道,兴起内丹学说,形成“钟吕金丹派”,成为宋元道教内丹学说的主流思想。

全真道:金元时期,王重阳上承钟吕内丹派道统,旁摄儒释,以“全真”为帜,创立全真派。该派注重内功修炼和心性修养,强调“性命双修”“三教合一”。

道观:

楼观台:老子说经台,存《道德经》碑刻林

重阳宫:全真教祖庭,藏元代「活死人墓」碑

太乙宫:汉代太乙神祭祀遗址,现存古观星台

翠华山太乙殿:唐代皇家避暑道场,存地震堰塞湖奇观

6.齐云山(安徽黄山)

江南道教中心,乾隆御题”天下无双胜境”

明朝时,齐云山道教活动频繁,建立众多道观殿堂,渐具规模,并成为武当山全真派的一个门派。嘉靖十一年,龙虎山正一教真人张天师后裔驻齐云山,世宗敕建玄天太素宫,置真人府,配各级道官。

道馆:

太素宫:主奉真武大帝,明代皇家赐建

玉虚宫:摩崖石刻环绕,存唐伯虎《云岩碑铭》

玄天太素宫:悬空道观,存张三丰修道岩洞

7.三清山(江西上饶)

葛洪炼丹圣地,”露天道教博物馆”

东晋时期,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葛洪被尊为三清山“开山始祖”,为三清山道教奠定了基础。

道观:

三清宫:明代花岗岩建筑群,按八卦布局

龙虎殿:丹井遗迹所在,存葛洪炼丹炉基座

风雷塔:宋代七层石塔,道教镇山法器

8.罗浮山(广东惠州)

葛洪炼丹著书地,岭南道教中心

派别传承:

罗浮山是岭南道教南宗灵宝金丹派的发祥地及活动中心,孕育了众多道教名人,如陈楠、白玉蟾等,对道教南宗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道观:

冲虚观: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由葛洪所建南庵发展而来,宋哲宗赐额题字。观内有山门、三清宝殿、长生井等建筑,是全国最有影响的道教宫观之一,被视为岭南道观的祖庭。  

黄龙观:位于罗浮山西南麓的黄龙洞中,建筑雄伟壮观,是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规模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道观之一。

酥醪观:位于罗山北面、浮山南面的深山幽谷之中,前身为葛洪所建的北庵,是道教修行者修炼和隐居的重要场所。

也有一些很少见的道教派系,比如阴山派,阴山派未见于《道藏》或道教官方历史,属民间法教体系,可能起源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的巫傩文化,融合了茅山法术、湘西巫蛊等元素。地域关联:常与广西、湘西的「阴山法脉」关联,传说修法者需在背阴山崖闭关49日。

当然在中国道教中还有很多的派系,这些只是一些代表教派和代表性道观,实际每座道教名山皆存数十处宫观遗址。当代修复开放道观约占历史总数的60%,部分遗址仍保留建筑基座、碑刻等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