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DK《艺术家的植物手绘》所示各种苞片
缘起 以前一直对苞片的概念很懵懂。今年观察海棠后,看到葱头拆它的花苞时,苞片和托叶都很纤细,都是披针形长得很像,让我傻傻不分,以为苞片在外面,托叶在里面。葱头说:苞片是保护花的,托叶是保护叶的。一语道破玄机。
但这些还不够,我想了解更多。赶紧查《植物学》教材,里面对苞片没有专门的章节,全部都散落在各个科的相应描述里,查起来不太方便。然而,前些天在图书馆借了本DK《艺术家的植物手绘》,原本是想学习绘画技巧的,没想到里面居然有个专门的章节讲苞片,把有特色的苞片归拢在一起做了个大概的讲解。
很巧的是,晨雾上周末参加了刘全儒老师在国植的植物课。她看了我发的苞片的内容后说里面提到的内容刘老师都讲了。把我激动坏了,当即决定要好好把这些内容对照《植物学》上的描述再系统学习一遍。还要向晨雾那样把学到的知识点整理成笔记记录下来,常看常新,不然久了就忘了。
晨雾的笔记:
苞 片
“苞片是植物上具有吸引性和保护性的变态叶”,它与花相关。苞片颜色、形态多样,这里梳理几种比较特别的苞片:
①佛焰苞,比如海芋、半夏、马蹄莲等。佛焰苞我是知道的,天南星科植物的特点,但我从未想过它是苞片,还是大型苞片!真是傻,人家名字里已经有“苞”字了,都在提醒我了,我都还从未想过它是什么。真是的。
佛焰苞除了能保护里面的肉穗花序外,还常具颜色,能代替花瓣起到吸引传粉昆虫的作用;有些还能在肉穗花序的作用下把传粉昆虫关在里面,以促进授粉,之后再放出去。
②花瓣状和叶状苞片,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苞片了,能代替花瓣吸引昆虫,比如珙桐、三角梅、塔黄、大戟、虾衣花、箭根薯等。这类苞片有很多,我准备专门收集一篇,就像前面收集各种“刺”和“托叶”一样,也蛮有意思的。
③肉质大苞片,紫杉。DK《艺术家的植物手绘》里说的这个让我有点迷糊,查资料紫杉就是红豆杉,是裸子植物。这里提到的紫杉应该是指红豆杉纲,肉质大苞片应该是指罗汉松的苞片会发育成肉质种托,就是那个看上去很诱人的紫红色结构(。
图为:
犁头尖,暗红色佛焰苞
珙桐,白色花瓣状苞片
虾衣花,红色的苞片
苞片除了保护正在生长的花朵,还保护果实。
④头状花序,各苞片常集成总苞,比如:小苞片有叶状,非常柔软,比如雏菊;有的坚硬,长满针状荆棘,比如刺菜蓟;有的钩状,比如牛蒡。
⑤壳斗科(山毛榉科),总苞花后增大,呈杯状或囊状,称为壳斗。壳斗半包或全包坚果,外有鳞片或刺。果实统称“橡子”。我国有栗属、栎属等6个属。
什么?那些橡子坚果头上戴的壳斗“帽子”居然也是总苞发育来的!天呐,我最喜欢捡的橡子,最喜欢玩儿它们的“帽子”,但却从未想过它们是什么结构。这些文字我也认真看过,但看过就过了,没有去细想,若不是这次顺着苞片梳理知识点,估计又要被忽略掉。看来做笔记是有好处的。
再一想,那我们吃的板栗外面刺猬一样的球也是总苞咯。一查果然,栗属可不就是壳斗科么。那些熟悉的橡子的“帽子”是半包的,而栗属的总苞则是全封闭的,外有针状长刺。啧啧,真是很难想象总苞在发育过程中居然会木质化,变得这么硬。
我的《植物学》教材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陆时万老师的上下两册版(适合专业学生),一个是马炜梁老师的彩色版(适合业余爱好者)。各有侧重点,配合着看正好完美互补。不得不说马老师的植物解剖图堪称典范,他的《中国植物精微解剖》更是值得珍藏,还有他的《植物的“智慧”》更是充满了马老师对广大学子的爱。令人敬仰。
马炜梁老师版《植物学》栗花序及总苞
⑥桦木科,与壳斗科同为壳斗目。难怪刘全儒老师讲壳斗时会把桦木、鹅耳枥、榛子一起讲,原来它们都是壳斗目的。桦木科的苞片也很有意思。每苞片内有雌花2-3朵,无花被或花萼与子房合生。坚果有翅或无。

·桦木属,果苞膜质,3裂。不同的桦树果苞还不一样,有胖瘦的区别。坚果有宽膜质翅(见下图)。
·桤木属,果序球果状,果苞木质,顶端波状5浅裂,宿存,每果苞具2个小坚果。桤木的“果果”我见过,长得像水杉,真没想到它不是果,而是果序,上面硬硬的木质结构是果苞!
——以上为桦木亚科,坚果无总苞,连同其苞片成球果状。
白桦
2.3果苞4坚果
黑桦
2果苞3坚果
桤木
2果苞3小坚果
——《树木学》北方版
——其余几属归为榛亚科,坚果多少为总苞所包:
·鹅耳枥属,每一雌花有1苞片和2小苞片。结果后,苞与小苞结合为叶状总苞。坚果生于总苞腋内。鹅耳枥是我一直想get的树,好想看啊。
·榛属,坚果外包叶状、囊状或管状的总苞,此总苞由1苞片和2小苞片结合而成。刘全儒老师的课也提到榛子的两种苞片。好想亲眼观察下啊,可惜我这里似乎没有。那年春天在李老师的峨眉山植物园有看到过一种榛,垂着柔荑花序,可惜那时只会一门心思拍花,都不懂如何观察。
⑦比较有趣的还有椴树的“膜质舌状大苞片”。我顺着检索表还爬到枫杨的“带翅坚果”,这个翅居然是由小苞片发育来的!我还以为它是翅果呢,它居然是坚果!
突然觉得没事时顺着检索表往上慢慢爬,说不定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这些不起眼的知识点就藏在检索表里,等着我们去把它们一颗颗捡起来穿成珠子。
鹅耳枥
榛子
椴树
——《树木学》北方版
《艺术家的植物手绘》
本来准备把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一起整理进来的。因为书里也提到了松果的“鳞片状苞片”,即我们熟悉的种鳞外面居然还有个苞鳞,让我很震惊。本以为苞片没多少可写的,可以合在一起,没想到还是写了这么多。算了,还是拆成两篇吧,太长了写起来也累,看起来也累,以后查找起来也累。就这样吧,以后有新的知识点再补充进来。
然后,准备再专门去寻找这些苞片,收集汇总起来,就像之前收集“刺”和“托叶”一样。
精彩回顾:
参考书籍|《植物学》《艺术家的植物手绘》《树木学》
笔记整理|蔷薇的果果 2025.5.29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