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太多人「谈激素色变」,盲目恐惧甚至坚决拒绝激素。由于恐惧此药和毫无根据地担心其副作用,而容易造成湿疹不必要的病情加重和失控。
实际上,与通常的看法相反,恰当、合理外用激素于儿童湿疹,安全性很高,不至于导致萎缩、色素减退、多毛症、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罕见的情况是,长期和大量外用强效激素或可导致膨胀纹、暂时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和眼部疾病。此外,外用激素可能加重口周玫瑰痤疮。
外用激素「恰当」使用注意事项
1. 外用激素具有不同抗炎强度,分为弱效、中效、强效和超强效。弱效的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安全性高,强效和超强效出现副作用的风险更大(特别是长期、大面积使用),患者使用需要皮肤科医生指导。
2. 外用激素对湿疹有效,在控制住活动性湿疹后,逐渐停药可将副作用降至最小。如果湿疹反复出现,可采用激素或替代药物(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的主动维持治疗。
3. 对于活动性湿疹,外用激素常与外用润肤剂、避免诱发加重因素和治疗并发感染等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4. 在合并有其他特殊情况时不推荐外用激素,如皮肤明显感染(需医生评估),有玫瑰痤疮、寻常痤疮和开放性溃疡等。
5. 不少外用激素可用于孕期和哺乳期,不过哺乳时应清洁哺乳区域的激素。
6. 盲目强调「少用」的建议是不正确的,推荐以指尖单位为指导。一个指尖单位定义为:从管口直径 5mm 的外用药膏管中挤出可以覆盖成人食指最远端指节长度的药膏剂量。
指尖单位能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控制外用药在身体不同部位的使用量。例如,手部单面可用0.5个指尖单位,双手可用1个指尖单位,面+颈部2.5个指尖单位,躯干前或后7个指尖单位,单侧上肢3个指尖单位,单侧下肢6个指尖单位,单足2个指尖单位。
不过也需要留意实际的用药部位,因为面部、外阴等部位的皮肤更薄,对激素的作用更敏感。
言归正传,激素药膏并非湿疹唯一选择!轻度湿疹科学使用非激素类药膏,既能避免副作用,又能修复皮肤屏障。选对药+用对方法,效果事半功倍。
代表药物:他克莫司软膏(0.03%/0.1%)、吡美莫司乳膏

适用场景:面部、颈部等薄嫩皮肤,儿童及成人轻中度湿疹
优势:调节局部免疫反应,不损伤皮肤屏障,可长期使用
代表产品:含神经酰胺、胆固醇的保湿霜(如丝塔芙、适乐肤)
适用场景:干燥脱屑期,预防复发
优势:模拟皮肤天然脂质,修复“砖墙结构”,减少外界刺激
代表药物: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无渗出时使用)
适用场景:轻度红斑、瘙痒,急性期辅助止痒
优势:物理防护,安全性高,儿童孕妇可用
在进行湿疹药膏的涂抹时,遵循科学的步骤可以显著提升疗效。首先,用温水轻柔地冲洗患处,然后用棉柔巾轻拍吸干,切忌用力摩擦,以免刺激皮肤。接着,先涂抹保湿霜,等待约五分钟,让其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为后续药物的吸收打下基础。在上药时,取豌豆大小的药膏,用指尖轻轻打圈乳化后,薄薄地涂抹于患处。
在具体部位的处理上,面部需避开眼周,建议使用棉签进行点涂;对于如腋下、腹股沟等褶皱部位,上药后可轻扇风以促进吸收,避免闷热;而手足部位则可以在睡前厚涂药膏,并在医生指导下戴上棉袜或手套进行封包,以增强药效。
勿用酒精/碘伏消毒:会破坏皮肤的酸性保护膜。
勿将药膏与保湿霜混合使用:这样会稀释药膏的有效成分。
避免见好就停:湿疹的修复需要持续2-4周的巩固期。
无激素药膏≠无效,关键在坚持科学护理!湿疹治疗需“三分用药,七分养护”,规律保湿、避免刺激比盲目换药更重要。
注意,若用药2周无改善,或出现渗液、化脓,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调整方案!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整理摘编:时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