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孟頫在元贞元年(1295年,时42岁)应召赴京参与编修《世祖实录》,但不久便辞官返回吴兴,此后数年居于江浙一带,过着吟诗作过着吟诗作画、结交文士的隐逸生活。
赵孟頫在40岁后书法风格逐渐定型,融合晋唐传统并形成“赵体”特征。此时期的信札用笔圆转宛转,提按轻重得宜,结体端整遒丽,如《洛神赋》等同期作品均展现出类似的艺术特点。《致林道人尺牍》作为其尺牍代表作之一,很可能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融唐人之严谨、二王之流润”的书法风貌。
赵孟頫在元贞元年(1295年,时42岁)应召赴京参与编修《世祖实录》,但不久便辞官返回吴兴,此后数年居于江浙一带,过着吟诗作过着吟诗作画、结交文士的隐逸生活。
赵孟頫在40岁后书法风格逐渐定型,融合晋唐传统并形成“赵体”特征。此时期的信札用笔圆转宛转,提按轻重得宜,结体端整遒丽,如《洛神赋》等同期作品均展现出类似的艺术特点。《致林道人尺牍》作为其尺牍代表作之一,很可能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融唐人之严谨、二王之流润”的书法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