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能力比赛中,教案的撰写至关重要。想写好一份能获奖的教案,首先要吃透评分细则,知道哪些内容是得分点,其次就是要学会参考优秀案例并不断优化完善。下面就结合23年教学能力比赛教案评分细则,以往届获奖案例为例,详细详解如何写出一份能获奖的高分教案。
一、教学要素完整 版式规范
教学要素是教案的基础,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可以用目录的形式呈现,如案例所示。
其中,授课信息应包含课程名称、授课学时、所属课程、专业名称、授课地点、授课形式、授课对象、授课时间等元素。
二、课程思政有机融入
课程思政是评委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依据课程特性、时代发展、社会背景、时事热点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采用案例分析法、榜样激励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将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融入不能太生硬,不然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可以先在教学实施过程图中将融入的思政元素标注清楚,如案例所示,每个教学环节都标明了要融入的思政元素。

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详细阐述用什么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案例课后拓展这一阶段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角色,增强民族自信与全球责任感;分析跨境金融合作中的风险,培养学生合规意识与底线思维。
三、学情分析精准聚焦
比赛文件要求每份专业课教案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以信息手段和数据支撑详实反映学生整体情况与个体差异,准确预判教学难点。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文字部分要注重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图表要数据清晰、精美,和教案搭配协调、相得益彰。
如案例中学情分析就是从知识与技能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学习特点三方面出发来分析,文字部分数据明确,图表颜色多为橙色,与教案主体颜色“红色”搭配和谐,提高了视觉体验,有力增强了教案的说服力。
四、教学策略运用得当
教学策略包含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如案例中,教学活动遵循“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施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互动性强的教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有效性。
五、课后反思真实深刻
课后反思要重点关注本次教学的授课实效和改革创新,针对不足提出具体科学且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前后关联,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如案例中,根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授课实效进行反思总结,点明教学创新是实施“三位一体” 混合式教学。针对“课后拓展环节中,约 15% 学生因时间管理问题未能充分参与线上讨论,导致小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这一教学问题,
提出了“建立动态学习支持机制,开发 ‘异步学习社区’,允许学生在非实时讨论中补充观点。并设置 ‘学习进度可视化看板’,通过智能提醒系统动态追踪学生参与度,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等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