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

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可媲美明代时大彬之人,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顾景舟制雪华壶

顾景舟雪华壶设计手稿

相信熟知顾老的紫砂手艺人,都对石瓢、仿古、秦权、井栏、咏梅茶具、提璧茶具等这些经典传器不陌生,惊叹之余学习模仿,追求达到顾老深厚的造诣。

然而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顾老还创作了很多其他作品,这些作品不常见,其中有些很多人都没见过。

顾景舟 荷莲呈祥壶

1994年,在金陵94秋季书画陶艺精品拍卖会上顾景舟的荷莲呈祥壶以2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壶上钤有“武陵逸人(壶底)” 、“景洲”印

此壶注重于通过莲的形象来表现其细节特征,此壶模拟莲型,无论是在主体还是辅助部分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荷莲形象

这些紫砂名壶也是顾老所制,99%的人不知道!

壶身饱满圆润,骨肉亭均、鼓腹凸出、上下压扁,最妙之处在于其身似莲花的形态。

全壶构思奇妙,荷花,荷叶,莲藕、莲子、彼此相应 ,完美的融合于一壶之中。显得自然而不显繁杂,其美观实用,制作规整,气度饱满,充满了自然的田园气息。在徐秀棠大师的著作《宜兴紫砂传统工艺》一书中,还记录了此壶的手工制作过程,可见此壶之精妙。

顾景舟制朱泥碗灯壶

“碗灯”壶式,亦是紫砂传统造型之一,顾景舟先生化一弯短流为平直流,流与把的呼应更为鲜明;整体的线条化柔为刚,端庄之气呼之欲出。“碗灯”为顾老作品中非常少见之品种。

壶体作扁碗灯状,泥色红亮,胎质细腻,触感温润。壶肩、壶流、壶鋬周连而成,在圆势中妙接棱角,具有形的深度与气的连贯。

顾景舟 小半月

壶身呈半月型,半月壶型显得更加的稳实,极具张力的壶把与壶底、壶肩相连,嵌盖设计呼应半月主题,整个壶的造型呈现出优美雅致感,耐人寻味。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只因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近代 瓜梨壶

浑圆素朴瓜果造型,淳朴自然,大巧若拙。圆弧形壶盖,壶钮似瓜蒂,二弯壶流与耳状壶把以壶身中线呈对称呼应,壶身线条过渡自然流畅,周身光泽温润。壶体所刻梅枝顺壶把之势起刀,借鸟雀栖处加大向下的弧度,落至壶把下方水平线处自然上扬,最终巧妙的与二弯壶流互为呼应,布局富有新意。

顾景舟 传炉壶

壶面呈四方,鼓腹饱满,棱角淡化呈圆鼓状,三弯流胥出,壶鋬耳形,与流相呼应。壶盖以压盖式与壶口密合,呈方形圆角,唇边厚实,盖面平弧微穹,壶纽滴状如柱础,平底,下设四乳丁足。此壶器型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比例均匀,珠圆玉润,工艺精湛。与其他传炉相比,鼓腹更为饱满,蓄势待发,凸显张力。

顾景舟 丰收酒具

造型为执壶式,身筒高挑,肩部装饰番莲纹。

的钮装饰竖状纹路与身筒底部凸面花纹呼应,流和颈部中间作‘8’字云纹连接。酒壶设计成高身筒,是一个略略夸张的高粱穗粒的造型,酒杯设计成硕果形状,寓意五谷丰登。

顾景舟报春壶

以竹报春为题,古人祟尚竹的“虚心”、“有节”,壶以竹为形塑造,壶身饱满匀称,呈鸡心型,上腹较鼓,下腹内收,高足线,高颈,压盖式,平口出唇。

嘴、把、钮都饰以竹节形,布局合理,伸展自然,增添了整器的灵动美感。嫩枝叶延伸到壶身,三点一线连续完整,生动地刻划了竹子的清廉自得。

顾景舟制竹节紫砂壶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