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书绕不过去的名家是“书圣”王羲之,而学他的法帖,没有比《圣教序》更适合入门的了。相比于《兰亭序》,它的真实性更高,理性因素胜过感性因素,所以笔法严谨,不像《兰亭序》那样潇洒自由,上手更容易。
与王羲之其他书信手札相比,《圣教序》字数更多,内容更丰富,而且它本身就是从这些作品中选的字,因此,非常适合长期练习。《圣教序》来历清晰,其文为唐太宗所写序、高宗所写记和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半为功德半求官”,怀仁禅师上表请求集王羲之字,将《圣教序》摹刻成碑,以传后世,太宗欣然应允。由于得到了皇家的支持,怀仁能从宫内收藏的王羲之真迹入手,经过20多年的细心选字、集字、书丹和刻石,最终于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八日正式完成,由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这部作品精妙之处不仅在于每个字都是王羲之真迹,更因为怀仁“优中选优”,选择王羲之书写得最精到的字,而且相同的汉字也注意区分,选择不同写法。《圣教序》原碑如今藏于西安碑林。

自宋代以来,拓印此作的人不计其数,由于原碑本来就在战乱中受损,所以几乎所有的拓本都存在字口不清晰,字迹不完整以及漫漶、模糊的情况,而如今看到的原碑更是斑驳不清,这给我们临摹带来了极大不便。
另一方面,“碑不如帖,帖不如稿”,原碑、拓本本身在笔画的细腻程度,调锋、衄挫、换面、牵丝引带上就存在不足。幸运的是,怀仁当年的集字原稿保留了下来,它递藏有序,先后存于南唐内府、苏轼、绍兴内府、孙承泽等人处,上世纪40年代末被带至台湾省,一直秘藏,直到最近才公开展示,书法界九成人没见过。
《墨迹圣教序》纵26厘米,横1056厘米,总计100余行、1900多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卷后的苏轼跋文证明其真实性:“圣教序者。唐太宗为三藏法师玄奘撰也。高宗临御。以一金钱购王羲之一字。命怀仁汇集成文。藏之天府。其勒石行世者。则怀仁临摹笔也。”
如果我们始终以拓本为师,那么在笔画衔接、调锋以及出勾等处便会被误导,导致写得不连贯,而这部《墨迹圣教序》细节处纤毫毕现,连笔画的虚连、飞白、牵丝痕迹都展现无疑。碑版缺失的章法、墨法也在此帖中得到了弥补。
而今,我们将这部《墨迹圣教序》全卷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供大家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