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最近遭遇了一次小小的社交挫败。
她花了很长时间认真画了一幅水彩画,想送给她很喜欢的一个小朋友。结果,对方只扫了一眼,就冷漠地拒绝了:“我不想要”。这个平日里最喜欢画画的小姑娘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跟妈妈表示“不想再上画画班”了,她觉得那个小朋友之所以不接受自己的画,是因为自己画得不好,并且沮丧地想,自己永远也画不好。
朋友说起这件事时,语气很感慨。同样作为一个女儿,她在几十年前,差不多同样沮丧的下午,得到来自母亲的回答却是:谁让你自己贱呢?
如今,作为另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只想陪女儿一起拥抱这个挫折。于是,她认认真真地对女儿说:每个人都可能被别人喜欢,也可能不被别人喜欢,这很正常,而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看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听到女主角爱纯坚定地说“我不想让我的女儿在任何地方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一下子就想到这位朋友。
人生中第一个有力的拥抱是来自于父母,对成长来说,这真是件无比幸运的事。
我的朋友和爱纯,都是从自己的成长中萃取出力量来保护女儿,只是她俩力量的源头恰好相反:一个是来自痛定思痛,一个则是爱的传袭。

爱纯的力量来自于母亲光礼。
在1950年代初的济州岛,光礼是最勤劳拼命的海女,在爱纯的父亲离世后,改嫁了一个游手好闲的丈夫。她每日在腰间绑着铅块,潜入零下5℃的海水中捕捞,以换取一家温饱。长期反复的缺氧和寒冷的刺激,让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然而,她不能休息,也没钱治疗,最终在29岁的年纪,便草草离世。
男性寄生,女性卖命。在那个昏暗无光的时代,对于底层女性而言,冰冷的海水犹如苦难的人生,无边无际,令人绝望。
剧中最赚人眼泪的一幕,是光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女儿爱纯做了一顿丰盛大餐。爱纯开心地说“这一只鲍鱼要100元呢”,光礼温柔地回答“你吃了,它就值1000元”。在微微晃动的火光下,她不舍地叮嘱着即将变成孤儿的女儿:等我走了,你就离开这个家,不要留下来当仆人。我们每个人到头来都是孤儿,就算父母先走,孩子也要继续过日子。要是哪天你觉得日子辛苦到过不下去了,不要躺着一动不动。要拼命挣扎,种地、干零活,挣些钱,无论如何跟人生拼到底,告诉自己一定能活下去。你就能挣扎着,穿过暗潮,见到天光。
然而,爱纯还是留下了。因为她无处可去,也因为她的善良,不忍心妈妈留下的弟弟妹妹无人照顾。继父说:“爱纯啊,先过完这个金枪鱼季再走吧”“爱纯啊,等到弟弟不用再穿尿布再走吧”“爱纯啊,等妹妹上小学再走吧”……
时间迅疾而逝,日子缓慢地继续,荒芜的土地变得茂盛,灭顶的悲伤也终于消散在春夏秋冬的轮回里。
最后的最后,爱纯终于离开了这个家,是因为继父已经找到了新的妻子,或者说是新的“仆人”。
失去了“家”,孤身一人的爱纯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累赘。当她被要求嫁给一个离异的男人,她不想和不爱的人进入婚姻,恳求对方改为雇佣自己,只要能帮自己继续读书实现梦想,做多少脏活累活都可以,对此,男人大笑出声,只觉得无比荒谬。
妻子是什么?温顺的儿媳,省钱的母亲,免费的家务劳力,以及好用的生育工具。
被物化的女性,不过是件会呼吸、会走路的物品,毫无尊严地被品评贵贱。一个底层女性即使拥有了觉醒的意识,即使做出了微弱的挣扎,也只能面临贫困与性别的双重绞杀。爱纯想要完成学业、成为诗人的梦想,在现实面前走投无路。
在暴风骤雨的码头,她只能拼命地奔向渺小的爱情,那是她在天地间唯一的去处。文学少女在最后关头进入了自己选择的婚姻。虽然同样只能受困于厨房和生养,但她从母亲那里汲取到的生命能量让她活得敢于反抗、充满生机。
她知道活着就有机会,日子再难熬也有办法继续;她知道女性生存很难,但并不是只有弓腰沉默这一个活法;她会常常把“真不公平”挂在嘴边;当长辈要女儿金明成为海女时,她怒不可遏地掀了祭祀的桌子……她始终像母亲一样,以拼命的姿态,挡在女儿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