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张永理等从杨汛桥中心小学毕业59年,按乡俗,六十大寿五九庆,为此,他和他的“小学同学会”的八大理事,在夏履桥寨口桥下“向野而生–夏意居”研究“庆典”的具体事宜。
人生之路读书始。在极贫年代能读小学、能同学,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和缘分,弦歌一堂,相聚是情,歌息人散,不散的是感情。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聚散,他们想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同学会”。
这届同学有知青、军官、工人、企业家、干部、农民亦有家庭妇女,虽然从业各异,收获和知名度有高低,但互动多,感情更是老而弥坚。
每次“同学会”,都是张永理组织、宣幼根、周汉万、夏尧根等发心、出资的。
举办同学会,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或光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汉万、忠伟、德兴等提出去苏州的洞庭西山当一天“太湖强盗”,会心的笑声中,幼根一锤定音!
具体的细节,由张永理操办;他由于读书时成绩超好又热心任事而深孚众望。

同学间的人望,向来以成绩论。
德兴哥曾是夏履的“父母官”,他勤政、亲民……口碑非常好,为杨汛桥人争了光。
本街的小龙哥,我与他有五十多年没见面了,还有汉万,他幼时因家贫,被出继给本家叔叔,现在是成功的建筑大亨,乍见之欢,匪言可宣。
旁观八位兄长聚在一起载笑载言的琢磨着如何把钱花得让本届同学会的兴奋度超过历届,乃是一件快事;君子成人之美!损有余而补不足,君子也!
幼根有“慧眼”、有大爱。他投巨资在夏履的寨口桥下租了二十多亩溪滩,建了个“向野而生—夏意居”农庄,让这个与“香林花雨”比邻的冷僻地,焕新了生机。
夏意居依山傍水、山水相融、不动地形、不改变原生态,房子不多也不大,几幢单层、双层的玲珑小筑,掩映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苍松翠竹之间,借景生情、尽得天地灵气、山水真趣和道家的“抱朴守拙”、“无为”之精髓;大河向东流!东江却“叮咚”向西,江底游鱼历历可数、几只白鹅在悠哉悠哉地晒着太阳,一派“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境。
环居皆山,山多竹。陈毅同志说:“莫干好,遍地是修篁”。他如来这里,一定会“壮夏履而小莫干”。在这里,竹是主宰,举步其间,抬头低头都是竹,竹笋出土、拔节的呢喃,清晰可闻,那些萌发中的笋苗,在竹林里探头探脑,仿佛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与你捉迷藏,一个不经意,就吓你一跳,竹海里的空气,新鲜、清凉还有点甜。
绿竹刚直而虚心,有君子风,能使人雅。
与夏意居相依的古“寨口桥”,高大宏伟,钱茅公路通车前是夏履山民往萧山、绍兴的要津,当地人称:“三十六块横铺板,四十五里到萧山”。学寨水库未蓄水时,桥下水势汹涌,船来船往,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落、惊心动魄。如今此桥已少人行了。顺便说一句:夏履、寨口曾是抗战的战场!
夏意居倚型塘岭与“兜率天宫”、大雾尖相望,梵乐飘飘,余音袅袅……“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个同好小聚、读书著作、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夏意听梵,是一景更是居士福音。 夏意居?惬意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