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1780-1859),清代诗人,广东番禺人。历经嘉庆、道光两朝,早年科举入仕,官至知县,因不满官场腐败,于道光十六年辞官归隐。他一生经历了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目睹了社会动荡、列强入侵等诸多变故,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感慨。
《新雷》创作于道光四年(1824)(也有1840年前后之说)。此时正值鸦片战争爆发前十余年,清朝内忧外患:官僚体系腐朽,鸦片贸易肆虐。张维屏与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既对时局深感焦虑,又渴望变革的曙光。这首诗表面写春雷催发万物,实则暗含对社会新生的期盼。

“造物无言却有情”——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却有着深厚的情感。这里的 “造物” 指的是创造万物的自然力量,诗人将其拟人化,让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显得更加亲切。

“每于寒尽觉春生”——每当寒冷快要结束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春天正在慢慢到来。“寒尽春生” 是自然的规律,寒冬即将过去时,春天的生机正在孕育,诗人借此暗示社会的变革,就像当时的中国,在危机之中也蕴藏着新的希望。

张维屏《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隶书咏春诗第42篇

“千红万紫安排著”——千万朵鲜花已经准备好了。“千红万紫” 形容花朵色彩缤纷,这里用来比喻即将出现的美好景象。诗人想象着各种鲜花都已经含苞待放,只等待合适的时机绽放。

“只待新雷第一声”——只等待着第一声春雷的响起。诗人化用了《周易》中 “雷以动之” 的意象,“新雷” 在这里既指自然界的雷声,又象征着社会变革的力量。诗人借对“新雷”的等待,表达对春天的期盼,暗喻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下面,为大家分享本人书写的隶书习作——张维屏《新雷》,敬请指正。
-END-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