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这玩意儿,不是说你官儿当大了就自动给你升的。级别是熬资历熬出来的,军衔是中央统一调整的,跟职务压根儿不挂钩!举个糙例子,你当师长,那是职务,但级别可能还是副师级,军衔更可能只是个上校。当年宁贤文从师长升到军参谋长,职务蹭蹭往上蹿,可级别和军衔卡得死死的,愣是没动窝儿,你说憋屈不憋屈?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军衔制度就是个“铁门槛”。1952年搞“以职定级”,你当副师长就定副师级,当师长定正师级,可到了1955年授衔,规矩又变成“以级定衔”。正师级大多能混个大校,但宁贤文偏偏卡在“自伤事件”的坎儿上,军功再硬也白搭,最后只能挂个大校肩章。这事儿就跟现在国企里“以岗定薪”一个道理——岗位给你了,钱和级别得慢慢熬,急不得!
有人杠了:职务都升到军参谋长了,凭啥军衔不跟着涨?嘿,您可别忘了,部队里职务是上级一句话的事儿,军衔得中央统一调!职务提得快那是本事,但军衔得论资排辈、看贡献、查档案,差一丁点儿都不行。您瞅瞅现在那些军分区主官,大校正师一干十几年,眼巴巴望着少将那颗星,可将军名额比熊猫还金贵,多少人熬到退休都摸不着边儿!
再说宁贤文,1962年好不容易混上少将,结果没几年突然回老家当平头百姓,连个说法都没有。要我说,这跟现在某些国企领导“职级并行”一个套路——行政职务给你撸了,待遇还按原级别发,面上光鲜里子苦。当年部队档案管理严得很,背个处分就甭想翻身,《将帅名录》里给他名字前加个“曾”字,明摆着告诉后人:这老哥档案有污点!
您别觉得这事儿新鲜,现在部队晋升照样难如登天。大校想升少将?得在演习里拼过命、维和时流过血、科研上搞过创新,还得赶上岗位空缺。和平年代没仗打,军功章可比战争时期难挣多了!宁贤文要是活在当下,估计更没戏——现在军改后副军职岗位砍了一大半,省军区就四个将军位,比考清华还难!
话说回来,军衔制度再严苛,总比某些单位“以能定级”强。您要是在互联网大厂,技术大牛能直接定P8,可部队不行啊!少将必须从大校里挑,大校必须从上校里选,一级一级卡得死死的。宁贤文就算指挥能力超群,档案里记一笔“自伤”,这辈子就算交代了——部队最讲究忠诚,污点擦不掉,星星自然戴不上!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