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体系,重新定义中华姓氏
万姓统谱之奠姓统谱
01
在成千上万的中华姓氏当中,常常有一些怪姓让人大跌眼镜。
例如:
毒姓
母姓(你能想象一个男的姓母吗?)
歹姓
豁姓
操姓
等等
因为这些姓氏,实在是太奇怪,太不可思议了!
而我们本文所要讲到的这个姓氏更是非常恐怖,非常吓人!
因为它常常出现在葬礼上!
这个姓就是奠!
没错,就是祭奠的“奠”!
很多人在现实中或者一些影视作品里,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灵堂里,或者棺椁上,一个大大的奠字。
我滴个神啊!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为什么会有人以“奠”为姓啊?
还有这个“奠”又是怎么来的?
现在,根据“中华姓氏体系”,以及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特别是在一座7700年前的古墓里发现的一个诡异宝瓶,终于彻底破解了奠姓的起源。
你没有看错,
这个神奇的奠姓竟然与在一座7700年前的古墓里发现的一个诡异宝瓶有关!
真的太炸裂了!
02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让人匪夷所思的考古发现。
2023年,没错,就是两年前,才发现不久!
考古学家在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了一座7700年前的古墓,而就在这座古墓里发现了一个7700年前的古人!
当然了,他早就已经只剩下遗骸,也没有活过来,这不是小说!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比小说更让人震惊,更让人不可思议!
因为,
就在这个古人头部,这具尸骸头部,竟然放着一个非常诡异的小瓶子!
诡异到几乎所有人想都想不到,梦都梦不到!
可能有人会说,
不过就是一个小瓶子而已。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谁没见过瓶子啊!
你别说,这样的瓶子还真没多少人见过!
因为这个瓶子竟然是尖底的!特别尖的尖底!
一个发现于古墓里的、7700年前的尖底瓶!
我的天啊!
太惊人了!
众所周知,我们见到的几乎所有的瓶子都是平底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很方便的把它放在那里!
谁没事去买尖底瓶啊?
谁没事去生产尖底瓶啊?
对不对?
这个诡异的尖底瓶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古墓中?
它为什么会放在死者头部?
事实上,这个诡异的尖底瓶就与我们所说的奠姓有关!
03
现在,我们说回奠姓。
在我的“中华姓氏体系”之前,对奠姓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一般都是认为,古代奠、郑这两个字相通,奠即古郑字。
对不对呢?
当然是不对的。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奠是一个古老的图腾,奠族的图腾。
而“郑”(鄭)呢?
是由“奠+邑”构成。
“邑”是城市、城邑。
所以,“郑”其实就是奠人之城,奠人之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奠和郑确实是有关系的,但并不相通!
姬元我也由此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了史书里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其实叫“奠国”。
而考古发现的当时的金文,也证实了我的研究。
没错,金文里提到郑国,用的是“奠”而不是“郑”。
奠,是国名;
郑,是奠国的都城。
这是周朝时期的奠国,是周天子分封的奠国。
注意,这个2000多年前的奠国(郑国),与那个发现7700年前的尖底瓶的古墓,都在同一个地方,都在现在的河南新郑!
而在更早之前的殷商时期,奠族生活在都城“大邑商”安阳附近,他们的居地叫奠地。
因为离得不远,商王经常到奠地去,即“步于奠”。
奠族以农业种植为主,但也养牛。他们还经常向商王进贡牛和龟版。
长期以来,奠族和商王的关系都很亲密,奠族经常受商王之命进行征伐;
还曾经有奠族女子嫁给商王。
在甲骨文里,有人叫做“奠”、“子奠”、“侯奠”、“亚奠”,应该就是奠族人,或者奠族族长。
关键在于,
到底什么是“奠”呢?
奠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古族呢?
04
“奠”这个图腾,是在“酉”下面加一横构成的。
而这里的“酉”就是尖底瓶!
事实上,“酉”也是一个图腾,现在还有酉姓。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永强介绍,那个在古墓里发现的7700年前的尖底瓶就是使用红曲霉发酵酿酒“制曲”的容器,也就是酿酒的酒器!
“奠”就是把尖底瓶放置在那儿,把酉放在那儿!
也正因此,“奠”才有安定、安置、奠基、奠定的意思。从奠基房屋到祭奠逝者,都与奠有关,都离不开酒。
现在的中国人依然如此。
总而言之,奠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非常擅长酿酒的,并且有以酒祭奠传统的古族。
所以,他们才以“奠”为图腾。
所以,他们才以神奇的尖底瓶为图腾!
而那个7700年前的尖底瓶的被发现,完全可以认为与酉族、奠族有关!甚至那个古墓里的人也与酉族、奠族有关!
当然,在这个7700年前的尖底瓶之前,在新郑裴李岗遗址以南的漯河贾湖遗址,也发现了疑似酒的遗迹。
贾湖遗址不但属于裴李岗文化,其考古学年代更是在8000年前~9000年前。
只不过,截止目前在贾湖遗址还没有发现尖底瓶。
这并不代表就没有,如果哪一天有了发现,酉族,奠族的历史还可以往前追溯。
05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奠族的发展时间线:
在大约8000年前,有一群古人生活在现在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村一带。
他们非常擅长酿酒,至少在7700年前就已经发明了酿酒的酒器“酉”。
裴李岗时期之后,酉族、奠族西迁现在的陕西半坡,酿酒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此后是庙底沟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一直到殷墟。
在甲骨文里,可以发现奠族生活在“大邑商”安阳附近。
再然后,就是周朝的郑国,郑人,南郑,新郑……等等。
从族姓时代(秦朝以前)到众姓时代(秦朝以后),有一部分奠族和奠氏就以“奠”为姓。
但是,很显然奠姓是个罕见姓氏,人口非常稀少,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如此。
有人认为奠姓现在有大约6000人,有人认为有大约60000人,莫衷一是。
而且,你甚至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奠姓名人。
为什么呢?
这并不是说奠族是一个小族,而是因为当年的奠族和奠氏主要都以“郑”为姓了。
这就是“奠”的本义!
这就是奠姓的起源!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
感谢赞同,欢迎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