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带孩子打开一座博物馆——小熊观察
今天集中处理信息,看到一位好朋友留言不少,是继续前面讨论的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的。
他们的教育理念是:站在孩子面前,不是直接让孩子们安静的听他们高效的传输知识给孩子,面是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去观察与思考。当孩子得出他们的观察结论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验证它,这个过程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很多时候,验证也不会出什么结果,同时,在向前走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孩子们会把这个问题引向哪里,不过他们会感觉到这个过程非常有趣。
有发现吗,这就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培养科学家的方式。从小就用科学家的观察与思考方式去学习,那么将来才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不是吗。
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学生,都太注重效率了。无论什么时候,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而且强调要在这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多少多少内容的学习。
仔细思考一下呢,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只有那种程式化的流水线才能够做到呢。这个时代,只要能够程式化的工作,那么,谁能够比人工智能做得更好呢。那么,这样的工作者被AI取代就是必然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失业的原因。
那么,还按照这样的每天听确定的早已经过时的知识传输,再去按照程式写作业,得到确定的答案,去巩固这些认知,真的是在培养将来的接班人吗。
这两闹得凶极了的关税问题,背后的关键不就是在欺负咱们广大的正年富力强的工作者们创新能力不足吗。要是咱们这么多社会基石和大洋对岸的工作者一样有创新力。他们这样疯狂的结果就是……
算了,不去讲这么宏大的事情。回到回顾本身吧。
昨天,我带一个小队去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
对于位于居住城市的博物馆,我一向带孩子们的打开方式是:把它们当成教室一样。当我们希望对某方面认知有需要去这样的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就去。花一两个小时,看完就像下课一样去别的地方上下一节课。
而不是像绝大多数人们一样,花一两个小时,把整座博物馆逛完,以后就几乎不会再来。
我会带孩子们像上课一样,一次又一次的,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认知需求的时候来。每次也只是看相关的内容。也会像上课一样,在上学的时间来,而不是在人山人海的节假日来挤人头。特别是对个子不高的低龄孩子来讲,几乎就是看别人的后背了。
这次的主题是:世界如何运作。实话这样的主题,有些为难二年级的孩子了。好在还有小标题:风和水能改变地形地貌。这就友好一些了。
说到风,是什么呢,我问孩子们。
风就是风呀,风是电风扇吹出来的,风是树叶摇出来的,风是从别的地方吹来的……
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之所以流动,是因为太阳在不同地方产生的温度不同造成的气压不同引起的。
温度高的地方气体膨胀密度变小,从而上升,从而气压降低,那么气压高的地方的空气就会流过来,从而产生风。
这里提到了空气,大多数孩子说,空气就是空气呀,大哥哥说空气就是氧气,因为我们呼吸空气,其实就是在呼吸氧气。
于是,我拿出氮气分子模型,并告诉孩子们,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中氮气占绝对的多数。
然后再拿出氧气分子模型,告诉孩子们氧气只点五分之一的样子。
没想到孩子们的记录标准蛮早的哟,从记录看,我们来讲到了主题之一的水分子,以及它的构成。
完成先导,我们去到自然博物馆的主要展品之一的四川省地形模型前面。这件展品看的人非常少,谁跑去博物馆看地图不是吗。
我几乎每次都带孩子们来看这个模型,因为在其它地方,真的非常不容易看见我们生活的四川,能够展现得这么宏大,我们是四川人,所以,才要更认真的观察它。
看着它,讲到风把海洋里的水带到这里来,造就了这里的江河与深谷。嗯,高山不是风和水造成的,它是板块运动造成的。
这是孩子们的研学单,它几乎涵盖了整座博物的主要内容。本来,我想带孩子们比较深入的认知风和水这个主题的。
显然,我还是急切了一些,这些还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呢。
好吧,那么就走起来吧。
我们去看这个镇馆之宝的时候,有孩子问,小熊,明朝的时候,就有发射火箭吗?
我正好奇他为什么这么问,他说,只有火箭上才有铁呀。这应该说的是马斯克发射的火箭吧,要知道其它国家发射的火箭可不是铁不做的呢。而是更轻的铝和钛。
好在,旁边就是地球的模型,我带孩子们去看,告诉孩子们,咱们的地球核心就是一大块铁哦。
而咱们的地球可不是唯一的星球,宇宙还有无数这样的星球,它们的核心也都会有铁。当星球碰在一起,核心的铁就会飞散开来。当这些铁块飞到地球来,被地球引力捕获,就形成了铁陨石。
如果是更大的陨石,就成为了小行星撞地球了,它会造成生物的大灭绝事件。
还有地球的火山爆发,也会造成生物的大量死亡。有孩子问,为什么地球里面这么热呢。
这是因为旁边的月亮和遥远的太阳的引力造成的潮汐引起地球内部物质相互摩擦产生的热。
我们一边讲,有兴趣的孩子一边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我收集了一些有意思的标本,用于给孩子们亲身体验博物馆里相同的展品,却只能够看不能模。这里展示的深海金属结核,我刚好收集的有。
上午部分馆内的活动就结束了。
出展厅还有一个小小的体验环节。我拿出上亿的树化石让孩子们感受体验。
还有深海开采的金属结核。
还有远古的珊瑚化石。
结束之后,只参加上午活动的孩子们离开,我们分享食物的午休开始了。
只是河川儿正在啃的,可不是美味的食物,旁边的小家伙正期待着……,结果河川只轻轻咬了一下这根我从贵州的溶洞里采集的钟乳石。
分享完食物,下午的活动,就是从这块煤开始的。当我说,美丽的琥珀和蜜蜡就是从这里开采出来的,孩子们可是惊呆了。
煤炭旁边就是石油,它们都是远古生物的遗迹。
不同是,煤炭是由植物形成的,而石油是由动物形成的。
开采的方式也不同,固体的煤炭只能够挖掘;而液体的石油却是通过管子开采的。
看到块比较大的树化玉了吗,它也叫硅化木,就是硅元素取代了原本树干中碳的位置形成的化石,中午我和孩子分享了我收集的硅化木。
其实,我们还参观了非常多的晶体,和其它矿产,就不一一在这里讲了。
走馬观花的看看恐龙馆。
再去到了古生物馆,特别贴这个照片,是因为,我从山里也挖了一些石燕,出去之后,每个孩子一枚,当成小礼物,希望能够让他们对古生物有一点点儿兴趣哟。
每个孩子都走了一万多步了,安静的坐下来看看馆里的科普小电影。
那么今天的行程也就要到了尾声了,出馆的互动环节是,我让孩子们去周围找一块真正的石头过来。
很快孩子们拿着找到的石头回来了。
经过鉴定,只有三块真正的石头,其它几乎都是建筑垃圾,也就是水泥或者混凝土块。
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