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吃完饲料后出现 “冲头”“顶水” 现象,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养殖户。其实,这种异常行为的根源在于鱼的消化不良。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剖析其成因、危害、应对方法。
鱼出现“冲头”、“顶水”的消化不良症状,主要由饲料投喂量过大、食场溶氧不足、肝胆负担过重这三个因素导致:
1、饲料投喂量过大是“常见诱因”。养殖户为追求鱼快速生长,往往过度投喂饲料,鱼过量进食后,超出其消化能力范围,食物在肠道内无法充分消化,鱼只能通过“顶水”缓解不适!,进而严重影响消化功能。
2、食场溶氧不足是“问题关键”。当鱼群集中在食场进食时,如果水中溶氧量低,鱼的呼吸受到影响,同时缺氧会使鱼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饲料不能正常消化,进而严重影响消化功能。

3、肝胆负担过重“不容忽视”。解剖观察,那些“冲头”的鱼往往肝脏发黄或发白、肠道充血。残酷的现实是,70%的“冲头鱼”都有脂肪肝!肝脏无法正常分泌胆汁参与消化,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饲料转化率直接暴跌30%,喂进去的饲料都打了水漂,养殖成本直线上升!
1、消化不良直接损害鱼的“肝肠健康”。导致肝脏病变、肠道炎症等问题,使鱼的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2、消化不良会造成饲料的极大浪费。由于鱼不能充分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营养,大量营养物质随粪便排出,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会污染水质,形成恶性循环。
3、“冲头”、“顶水”的行为会消耗鱼大量体能。正常情况下,鱼摄入的营养应主要用于生长发育,但因这些异常行为消耗过多能量,导致鱼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经实验对比,鱼吃料后冲头的,与不冲头的鱼相比,每吨饲料要少长50-80斤鱼,这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损失。
一般鱼吃料后“冲头”半小时以内,可以置之不理,但“冲头”超过一个小时,一定要及时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1、要调整投喂量。将饲料投喂量减少30%,让鱼的消化系统得到休息和恢复,避免继续过度进食加重消化负担。
2、改善食场的溶氧条件。在食场加装增氧机,在投料时开启,保证食场区域有充足的溶氧,同时增加投料机数量,分散鱼群,让鱼能够均匀散开进食,减少食场局部的溶氧压力,为鱼的消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3、内服强化鱼的肝胆功能。及时拌喂【胆汁酸】、【幸福100】、【丁酸梭菌】等,胆汁酸可以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减轻肝脏负担;幸福100+丁酸梭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修复肠道肝脏损伤。一般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处理,鱼“冲头”现象会得到明显改善 。
鱼吃料后“冲头”、“顶水”这是危险信号,绝大多数都是消化不良导致。了解其成因,清楚危害,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保障鱼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