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到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1954年12月底,南亚五国总理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发起召开亚非会议,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参加,并定于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冲破重重障碍,如期举行。
4-3 外交家

2-1 陈毅同志肖
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外贸部长叶季壮、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代表团顾问有廖承志、乔冠华、陈家康、黄华等。
在为期一周的会议中,代表们围绕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反映了亚非国家的共同诉求,也成为后续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些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亚非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发声,寻求独立与发展的权利。会议的成果不仅增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斗争提供了借鉴。
此外,万隆会议还对后来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使各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推动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许多后来的国际组织和会议,如非洲联盟和亚太经合组织,都是在万隆会议精神的影响下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