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邮政 纪110 万隆会议十周年 196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到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1954年12月底,南亚五国总理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发起召开亚非会议,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参加,并定于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冲破重重障碍,如期举行。

中国邮政 1998-5 周恩来同志诞生一百周年

4-3 外交家

邮票中的历史事件 ‖ 万隆会议(1955年4月)
新中国成立不久,外交上还比较孤立,经济实力也比较弱。为了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成为万隆会议的积极参与者,周恩来总理亲自率领代表团出席会议。中国代表团基于对当时形势和与会国的复杂性的分析而确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
中国人民邮政 J.181 陈毅同志诞生九十周年 1991
2-1 陈毅同志肖
中国人民邮政 J.153 廖承志同志诞生八十周年 1988
2-1 廖承志同志肖像

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外贸部长叶季壮、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代表团顾问有廖承志、乔冠华、陈家康、黄华等。

中国人民邮政 纪110 万隆会议十周年 1965
会议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与会国代表在会上以挑衅的姿态相继提出反共口号,并对中国进行诬蔑攻击,使会议濒临分裂边缘。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走上了讲台——“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中国人民邮政 纪110 万隆会议十周年 196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在万隆会场还没有被所有与会国家代表所理解。面对如此情况,周恩来没有坚持要求他们原封不动地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而是本着平等协商的态度,尽量尊重他国的意见,推动形成了亚非会议的十项原则。
印度尼西亚 亚非会议 1965

在为期一周的会议中,代表们围绕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反映了亚非国家的共同诉求,也成为后续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些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亚非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发声,寻求独立与发展的权利。会议的成果不仅增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斗争提供了借鉴。

印度尼西亚 亚非会议 1965
万隆会议的召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也为后来的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随着会议的成功,各国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朝鲜 亚非会议十周年 1965

此外,万隆会议还对后来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使各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推动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许多后来的国际组织和会议,如非洲联盟和亚太经合组织,都是在万隆会议精神的影响下成立的。

中国人民邮政 纪110 万隆会议十周年 1965
首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