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纪念邮票《经济特区》
1994年12月10日,为了宣传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和面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志号为1994-20的纪念邮票《经济特区》。
全套邮票5枚,总面值为2.50元。
设计者:王振华、陈晓聪
版别:胶版
规格:40mm×30mm
齿孔度数:P12
整版枚数:50(5×10)枚
面值/发行量:50分/ 3542.75万枚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1994-20(5-1)J【经济特区—深圳】
图案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的面貌。
设计者将深圳市市徽铜雕塑“拓荒牛”置于图案前景右下角,让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各种建筑充满画面,沐浴在和煦的金色朝霞中,
既寓意深圳具有的开拓和创造精神,又展现出了这个年轻城市蒸蒸日上的气象和蓬勃向上的朝气,能够给人一种鼓舞和激励。
======
深圳市(Shenzhen City),简称“深”,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
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深圳市是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重要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
1994-20(5-2)J【经济特区—珠海】
图案展现了珠海经济特区的面貌。
这枚邮票图案近景右侧为珠海市市徽石雕塑“渔女”。
渔女颈戴项珠,腰系网具裤管轻挽,双手高高擎举一颗闪闪耀眼的宝珠,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向世界召示着光明,向人类奉献珍宝。
中心画面林立着现代化的建筑,远景是碧蓝的海水和绿色山坡上的漂亮海滨别墅群。
整个画面既描绘出了珠海绿水青山环抱的优美自然环境,也象征着珠海人民为经济特区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
======
珠海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
珠海于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8月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珠海是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珠海是全国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国海滨城市,新型花园城市,有着国家新颁布的“幸福之城” 之名,有“浪漫之城,百岛之市”的称号。
1994-20(5-3)J【经济特区—汕头】
图案描绘了汕头经济特区的面貌。
设计者将汕头市市徽雕塑“升腾”(也称“希望之星”)置于前景中央。
雕塑由两个丰实的铜质半球和三个参差有致、冉冉上升的不锈钢星组成。
如林的现代化城市建筑充满中景画面,远景衬以隐约可见的山峦。
整个图案既点明了汕头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又象征着汕头特区犹如破土而出,洋溢着一种蓬勃发展、升腾向上的时代气氛,让人充满着希望。
======
汕头经济特区,于1981年7月19日成立试办,起步区位于汕头市东郊的龙湖,面积1.6平方公里。
根据国家的规定,汕头经济特区应建成以加工出口为主,同时发展旅游等行业的特区;
1984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范围调整为共52.6平方公里;
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范围扩大到汕头市区,区域达234平方公里;
2003年,汕头辖下的潮阳市撤市设立为潮阳区和潮南区,汕头辖下的澄海市撤市设立为澄海区,原汕头市的5个区合并为3个区;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从5月1日起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
汕头素有“岭东门户、海滨邹鲁”之称,是我国著名侨乡和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向海而生,因港而立。
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再到改革开放前沿,汕头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汕头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994-20(5-4)J【经济特区—厦门】
图案展现了厦门经济特区的面貌。
设计者将厦门市市徽雕塑“白鹭少女”置于画面前景右下角,而让被誉为“特区脊梁”的跨海大桥雄踞画面中心,远景是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屯兵之地“日光岩”。
整个画面融合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内容,既表现出了厦门的地理和历史特征,又具有现代经济特区的风貌和气势。
======
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10月批准设立,面积2.5平方公里。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并逐步实行了自由港某些政策。
随后,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半岛三个台商投资区,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

1992年又批准设立象屿保税区。
其间,国务院还批准厦门市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
1994年3月,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特区地方立法权。
厦门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实行计划单列,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之一。
1994-20(5-5)J【经济特区—海南】
图案展现了经济特区海南的面貌。
设计者采用蓝色基调,将海南省标志雕塑“鹿回头”置于画面近景右侧,中景是洋浦开发区和挺拔的椰子树,远景是海口的现代化高楼建筑。
整个画面既描绘出了海南这座美丽海岛的自然风光,又展现出了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
海南经济特区范围为海南本岛,是我国五个(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全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二大岛),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
2018年10月16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海南经济特区三十而立之年,再担改革开放新使命。
这套邮票的图案,都选用了当地标志性雕像做为前景,后景则是当地的城市景观。
而5枚邮票的图案,第3枚的雕像摆在中间,其他4枚邮票上的雕像都摆在左角或右角。
整个设计即风格统一又各有特色,标志性的建筑使得人们一目了然地知道是哪里。
经济特区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我国的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
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为我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关键作用。
深圳更是经济特区的最大受益者,由一个渔村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大城市。
一首歌的故事
曾经有一首歌《春天的故事》讲的就是邓小平与经济特区深圳的故事。
歌词如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
1992年,该曲的词作者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被文中报道的深圳发展景象所吸引,想去实地看看,便只身前往深圳。
到达深圳后,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决定留在深圳,并在深圳一个企业家艺术团谋得一份工作。
在深圳工作期间,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并于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成稿。
因为蒋开儒个人身世的背景以及他对于邓小平的亲切、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歌词中将邓小平称为“一位老人”;又因为他初到深圳时,深圳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他便将开创深圳特区描绘为“画了一个圈”。
1993年3月7日,该曲的歌词在《深圳特区报》发表,随后蒋开儒拿着报纸找到作曲家王佑贵请他谱曲,但王佑贵以歌词的语言格式很难用音乐来表达为由拒绝。
蒋开儒没有放弃,此后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王佑贵送一次歌词。
1994年,蒋开儒得知广东省将举办青春歌曲创作大赛的消息后,再次找到王佑贵,王佑贵用湖南话反复朗诵着歌词,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灵感,二人经过一个半小时后完成了该曲的初稿。
歌词创作完之后,王佑贵为歌词谱了曲,并带作品参加了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但落选了。
于是二人找到广东省青联常委叶旭全,在叶旭全的帮助下,三人对该曲进行了改进,并直接交到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从而正式发行。
该曲自发行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曲目。
2018年8月,该曲创作手稿被深圳博物馆收藏。
1997年,被选作十二集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邓小平》的主题曲。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后,在太空播放了该曲。
200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该曲曲名被选用为方阵的阵名,并现场演唱演奏该曲。
2022年5月,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