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准备出国前想必都在练习英语这件事上下了苦功,但是真正出了国后,发现“这英语怎么跟我学过的不一样?!”这种怀疑人生的情况还是没少发生。今天总结了一波小伙伴们因为对英语的理解不到位发生的趣事,看看这些情况有没有你也遇到的~
@David Bowie
就说一个笑话吧。
去超市结账的时候,收银小妹问了一句:Cash
back?
我一愣,咿,超市购物还有返现!马上:Sure!
收银小妹:How much?
我再一愣,啥,还问我要返多少?立刻:As much as possible!
收银小妹一脸懵逼…
其实美国人很少花现金,不是同一家银行的atm机取钱是要手续费的,而且地广人稀,atm机还真不太多。所以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结账时如果刷debit card是可以向收银员取钱的,这个操作就叫“cash back”。
比如你买了50刀的东西,结账的时候你说要取100刀,收银员帮你下150刀的单,然后拿100刀现金给你,但是一定要用卡里有钱的debit card(储蓄卡)才可以这样操作。类似于在国内你没现金,向陌生人转微信支付宝换现金。第一次经历,常常误解cash back的意思,哈哈哈。
@头铁小老板
Just so-so!
现在的外国人根本就不说这个短语!!!鬼知道中国英语课本上怎么会有这个一百多年前的玩意儿?!
在我和我芬兰女朋友还是朋友关系的时候,她问我How….我觉得很一般就告诉她Just so-so 她听后就告诉我不要再用Just so-so了。我问她为啥啊,明明就是很一般。多直接啊,她说我知道Just so-so是一般般的意思啊,但是能说出这个短语的人基本上都是上世纪的老古董了。
???
我说不可能吧,这是我们初中在课本里学习的啊!!!
女朋友:我可以给你发誓,我除了听中国人韩国人这些国家的人说过这个短语。真的没有别的人说这句话。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听起来真的很怪。(差不多就如同你见面问朋友吃了没,脱口而出“饭否?”大家当然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但不奇怪吗?)她说你只要说It’s okay/That’s fine就可以了。
后来才发现,说soso的时候都会看到对方突然尴尬的表情……
@安德鲁橙
最震惊的一句是:What’s wrong with you?
以前一直以为听老师的,以为是“你怎么了?”,字面是没错,可真正的意思差的远了去了…大部分的时候是问“你有什么毛病?”才用它…(更新注解:“你特么有病吧”更便于理解)
感觉把这句话放到课本里的简直是在坑学生…
@江南无影手
很多人提到了人教版教科书(就是李雷 韩梅梅那版,还有只poly的鹦鹉)上关于英语中的问候句。大多数的答主都在吐槽英语国家的歪果仁根本不这么说。
可我想说,这段教科书对话真的在日常生活情景非常常见,只不过这个英语国家是南非!
我在南非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呆了四个月,每天和保护区的ranger以及东开普省的自然保护官员打交道。每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启 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一课 lesson 1的模式
A: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 you, and you?
A: I am fine, too. Thanks.

任何两个人见面必须按照这个套路,你一句我一句,否则就会陷入迷之卡壳。每当我和一个当地人寒暄的时候,就有一种想凑在他耳边对暗号的冲动:“那个,你,认识韩梅梅么?”
经历过很多次之后,我终于明白了编人教版的老师没有误导我们。只不过,那个编教材的哥们估计是从南非而不是在英国学的英语。
@Chester Wilson
这个题我一定要答了……相信不少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人一定对下面这个东西很熟悉吧:
嗯,新概念英语,大概是除了教科书之外接触最多的英语初阶教程。
我们呢,大都是凡人,对于买来的书啊,记忆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前几页了。这课本的第一课的内容呢,就像词典第一页的 abandon 一样,深入脑髓了。
第一课长什么样呢:
嗯,第一课长这样,相信诸位都记忆犹新的。
这一课教会了我们什么呢?大概是做人要有礼貌吧,找人问话要先说 ‘Excuse me’,没听清别人说的是什么的话要说 ‘Pardon?’ 请求对方再说一遍之类的。
嗯,这就是新概念英语的第一课,这一课的内容在我五年后第一次去美国时还记忆犹新。所以到了美国啊,我如果要打扰别人问点什么呀,一定会说个 ‘Excuse me’;如果我没听清啊,一定会摆出迷惑的表情说个 ‘Pardon?’。
嗯,一切看起来都没什么问题。
可是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困扰着我——美国人似乎对那些英语听力不太好的人很不友好。主要的表现是,当我问出 ‘Pardon?’ 时,他们都会变得不开心、不耐烦,甚至是愤怒——有一次在小商店买东西,跟收银员讲话时我没有听清她说的什么,在我说 ‘Pardon?’ 之后,她立即很愤怒地大声对我讲到 ‘I SAID xxxxxxxxxxxxxx!!!!!!!!!!!’。
美国人真是奇怪啊,不是么?
不过如果我能听懂他们讲的什么,全程不讲 ‘Pardon?’ 的话,他们都很热情很友好,所以我对美国人的印象还是很好的。
后来呢,对德语稍感兴趣,于是就买了套德语教程,外研社的《当代大学德语》。我嘛,凡人一个,不出所料呢,这本德语教程也没什么耐心看下去,不过第一课的内容还是牢牢记住了:
嗯,大家依旧很有礼貌嘛,没听懂别人刚讲的什么的话,说句 ‘Wie bitte’ 就好了嘛。
后来有一次我看《帝国的毁灭》,一句台词不记得具体是 ‘Wie bitte?’ 还是 ‘Sie bitte?’ 还是 ‘Du bitte?’ 了,字幕给的翻译的意思类似“你特么再说一遍试试?”
然后我感觉挺有意思的哈 ‘bitte’ 这种礼貌用语也可以用来表达这么冒犯的意思啊是挺有意思的……呃……哈……?bitte? bi…tte? Pardon!!!????!!!??!?
Pardon?
然后上网搜了搜,原来,时过境迁,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沦丧——’Pardon?’ 早就有了“你特么再说一遍试试?”的意思……
原来我和美国人之间可能有点什么误会……原来美国人脾气挺好的……
我特么还能说什么……
@文艺工程师
看见大家都在说用词和发音,那我来说说书写……
我原来以为正确的英文(含欧洲各语言)书写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我打小就苦练英文手写体甚至花体…
结果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字体只在欧美的博物馆才能看得到!我辛勤练习的是几百年前的老古董!!
而自从打字机和计算机兴起之后,我的年轻同事们的字都是这个样子或这个样子的:
有次有个同事S出差忘了带地址,打电话给另一个同事L让从办公桌记事本里找地址,结果L发现看不懂,就拍了张照片传给S……
最奇葩的是……S发现连他自己也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地址了!!!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