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永熙随笔第4725期原创作品”)
我向来都建议自己,当感觉到抑郁与失落、感觉到界限感不清晰、感觉不到“纯粹、朴实、童真对心灵那柔和敏感的访问”的时候,赶紧去能量场域敞开、向我自身的所有感受与需求表示永久欢迎与抱持的辽阔大自然散步(或骑行)吧,在出汗的过程中感受来自心跳与血液流动的悦耳音符,在久违的、梦寐以求的一片安静中重建内心界限并感受界限感背后那来自“不含敌意的坚决与不含诱惑的拒绝”的智慧与力量。

在大自然中隐藏着只属于每一个人的疗愈方法:当你走进一片绿密的树林或沿着溪流行走,烦恼常会莫名消散。因为更辽阔的能量场域、流动与柔和的空间取代了原先的生命状态与信念。新的画面、声音及这些“画面与声音”背后那碎片般的细微体验,接二来三地成为自己人格、乃至生命的不可或缺一部分,它们让你越来越好奇、聆听及相信与接纳“循序渐进走向完整的自我本身”。
当人们在说“抑郁”时,说的或许不是某种疾病,而是生命被囚禁的状态。人离开了生命本该在的地方、并强行融入了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就像把一株喜阳植物被遗弃、被监禁在阴暗的地下室,它当然会枯萎、生命的凋谢充斥各种“不应该”。
我们常把抑郁当作需要“关起来治疗”、形如“不可被人告知的羞辱”的疾病,却忽略了“走出去”本身就是一剂良药。当我们走出封闭空间(并在往后拥有“拒绝封闭空间对身心再入侵、生命能量大于封闭空间中的阴气”的果敢与智慧),让双脚接触及感受那片神奇的土地、让肌肤感受并穿透风雨的洗礼、让每一个眼神装满形如山川河流的流淌力量与智慧,原先那迷失的生命自然就会找回它本来的节奏,所以,每一个人根本不需要他人对自己那些所谓的建议,只需学会聆听自己的感受与相信“隐藏在生命中的发展规律及智慧潜力”。
从生物学到心理学,无数研究证明:人类生来就该动。静止不该是我们的常态,向死而生地流动才是。真的建议每个人,多出去走走!推开门,与阳光敞开地互动、与云朵平和地对视,让清风穿透自己——生命的答案,往往在路上等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