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江堰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深情的土地上,有一座宛如星辰一般的学校——友爱学校,它静静地伫立在幸福街道,散发着温暖且坚韧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也见证着岁月里的爱与成长。
回首往昔,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29年(民国十八年),那时位于岳王宫内的灌县职业学校停办后,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太平街初级小学应运而生。它就像一颗刚刚播下的种子,怀揣着育人的希望,开启了漫漫的教育征途。岁月悠悠,历经数辈师生的辛勤耕耘,在风雨中砥砺前行,积淀下了深厚的育人底蕴,成为老百姓心目中那“家门口的好学校”。
然而,命运的波澜总是猝不及防。200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5.12”汶川地震,让大地颤抖,山河破碎,太平街小学也未能幸免,遭受重创。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江上舟联合社会各界,上海证大集团、台湾震旦集团、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台湾威盛集团等,以及上海市都江堰援建指挥部(上海市总工会、上汽集团等),共同出资援建的国内第一所设施无障碍、残健融合并实施联合国倡导的全纳式教育理念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建成。
占地81.5亩,以川西民居为建筑风格,无障碍通道四通八达的学校,于2009年以全新的姿态开课,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为它提名——友爱学校,这名字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预示着这里将充满无尽的友善与关爱。而2011年,时任前总理温家宝题写的“传递友爱,快乐生活”的校训,更是为这所学校注入了灵魂,让它在新的征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肩负起更重的育人使命。
2009年,江上舟先生担任都江堰市友爱教育基金会第一任理事长,他曾是中芯国际董事长,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海归,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闯海人,也是上海芯片产业的奠基人、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启动者之一。2011年,江上舟先生去世,友爱学校为了继承发扬江上舟对航空航天的探究精神。陆续开设了以下课程:
2011年,新开设了航空飞机模型课程。
2014年,新开设悬浮纸飞机课程。
2015年,新开设机械模型电子作品课程。
2021年,新开设无人机课程,

2024年,新开设航天科技课程。
2025年,新开设星球车、应用场景编程、3D建模课程。
如今,这所学校已发展成为有着48个教学班,130余位教职员工,2300余名学生的大家庭。师资力量优良,那28位国家、省、市级各类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和学科带头人,就像28颗明亮的星星,在教育的天空中闪耀,引领着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友爱学校,它是一所特殊的残障融合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更是一座凝聚爱的港湾。在这里,有一个经四川省民政厅审核并批准成立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友爱基金会。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护的天使,以资助普通教育为主,重点帮助那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因灾致残的儿童。基金会的成立,宛如一股暖流,优先滋润着友爱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助力残疾学生、贫困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不再孤单,不再迷茫。
在这充满爱的校园里,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犹如一朵朵绽放的鲜花,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邱洪玲,一位坚强的藏族学子,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她所在的小学房屋垮塌,年仅11岁的她被无情地掩埋在废墟之下。经过众人齐心协力的救援,她虽保住了性命,可左腿却因重伤而高位截肢。身体的疼痛、心理的打击,如重重山峦压在她小小的身躯上,然而,她却有着超乎常人的顽强,如破茧而出的蝴蝶,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2009年,病情尚未痊愈的她,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在都江堰友爱教育基金会的帮助下,踏入了友爱学校的大门。在这里,她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用努力和汗水书写青春,多次获得奖学金,最终在2015年初中毕业时,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后来,在2023年11月27日的上海市奥索达人秀才艺大赛上,她更是登台表演川剧变脸,那灵动的变脸技艺,仿佛诉说着她一路走来的坚韧与蜕变,让人不禁为之喝彩。
还有尚婷,同样是在2008年那场可怕的地震中,被埋102个小时,左小腿、手指、右大腿截肢,左眼失明,肢残一级,如此沉重的伤痛,没有击垮她,反而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的关心鼓励下,如春日暖阳,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从2010年到2021年,她在各个残疾人运动会上屡获佳绩,那一个个奖项,是她自强不息的有力见证,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遇挫折不倒”的精神,成为大家心中的榜样,激励着每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悠悠百年,数辈师者筚路蓝缕,他们用智慧和心血,构建起了这座友爱的精神家园;无数学子文以载道,用青春和梦想,营造出了这充满爱的教育气象。学校始终坚守“友善关爱、自强不息、不断超越”的办学理念,将“有爱”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让知识的传授与品德的塑造相得益彰,师生、生生之间那友善关爱的良好关系,如同丝丝春雨,润泽着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推动着校园和谐发展。
而那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也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开花。就像2025年的寒假,学校精心为师生量身定制的“有爱五个一”寒假行走课堂项目,写一封“有爱”的书信,让情感在笔尖流淌;点亮一本书勋章墙,开启阅读的奇妙之旅;解锁一项体育技能,感受运动的活力;拍摄一段家乡非遗文化视频,传承文化的瑰宝;烹饪一道年夜佳肴,品味生活的烟火气。这些别具匠心的实践活动,紧扣“五育并举”理念,巧妙地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提升核心素养,开启了别样的寒假生活。
在寒假散学典礼那天,看着四年级同学们成群结队地寄出自己亲笔撰写的“有爱”书信,那一份份承载着感恩、思念、邀请的心意,仿佛化作一只只白鸽,飞向远方。《成都日报》的专题报道,更是对学校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那一句句赞誉之词,是对友爱学校教育探索的认可,也是对其继续前行的鼓励。
百年的时光,在友爱学校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先后荣获“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成都市新优质学校”“成都市廉洁学校创建示范校”“成都市天府文化友善公益类特色学校”等诸
多荣誉称号。这一个个荣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友爱学校,就像一首悠扬的诗篇,用百年的岁月书写着爱与希望;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描绘着师生们共同成长的美好模样。看,今年新开设星球车、应用场景编程、3D建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