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苏凤智先生的书画,应该先把他看成在人生道路上,一个负重前行的跋涉者。其景虽未峨,已小丘。他于孤鸿天末中看到造化之沧凉,这沧凉中又透出几分无奈。他现在的艺术成就,已经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据一席之地。老画家李行百先生晚年说,”你现在是主力了,应立马中原,早日出川”。以其绘画创作上的潜力和前途李老无疑是对的,可他自己并不在乎。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从这里往上走诚非易事。他认为金石文字是人生余事,他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完美,更在内容上追求深刻。他的绘画作品,已非尘世间的花鸟山水,而是其心灵之外化。即古人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他的诗则记录下了从参军到当下的足迹与浪花。他曾习拳十二载只为防身,他亦遍访儒释道高奇,只为探索性命之学。他作品中和谐的结构与独特的风格,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因为他是一个极普通的人,是以心待人的书画家。决不欺世盗名,决不依附权贵,远离是非之地,养德高于写画。所以,他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他对绘画传承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用心,使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国画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更在国际艺术交流中赢得了高度的评价。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赢得了艺术界和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广泛赞誉。他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华夏书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更在创作过程中释放出满腔的热情和活力,他的众多作品,无论是笔法、结构还是气韵,都彰显出他的那颗平常心,他敬天爱人,克已奉公,交友和而不同。书画艺术也许只能是他过往人生的小小浪花。苏凤智先生的绘画作品没能入选全国性的大型专业艺术展览,因为他不是主流画家。或许他受邀过国际大型艺术交流展览,但他并不珍惜这些所谓光环。

   苏凤智的绘画艺术,是良知与智慧的完美结合。他不仅以其出众的品德和温文尔雅的谈吐令人喜爱,更以直面人生风雨,效仿古人澹然自若,给人带来平和。虽然在艺术评判上见仁见智,但在清静心上他是一流的。在国画艺术的世界里,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上追古人,下开风气。赢得了众多艺术机构和业内专家的认可。

CCTV央视编辑部著名评论家:李义

2025年6月

苏凤智,字宣植,号怀虹楼主。1953年出生,河北玉田赵庄人,中共党员。出生于天津,四岁被抱回农村,为爷爷奶奶抚养。稍长喜文习武,能诗,1972年参军入川,供职民航,后毕业于中国工人运动学院。

其人多善缘,先随杨澤霖老拳师修炼心性,还在民航业务之暇,随游丕丞杨良多位蜀中恩师学金石书画,访道高山。他认为,搞艺术必先认识自已。他生活在逃禅煮石之间,素喜清霜黄菊淡,兼怀玄鹤白云深,是其心性也,“赋性生来近野流”是其书画也。“两行清雪染睫眉,半轮残月我独归。”是其诗也是人生境遇也。曾绘《中华槐神》《将军旗》《富二代下江东》等作品。其创作多为山乡题材,入收《国宝档案》,《百年西泠》《当代画坛巨匠》等三十余种书刊中,为艺术院校大门之外的金石书画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