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2 年 ChatGPT-3.5 上线以来,我便开启 AIGC 之旅。最初运用它来撰写公众号文章和短视频脚本,后续又结合 Midjourney 制作新媒体素材与海报。2023年起,通过 ChatGPT-4 创作歌词,配合 Suno 生成配乐,我为中小学 80 首古诗词配乐,推广唱诵古诗词。随后,我又推出24节气主题音乐。

2024年7月,在上海大零号湾艺术中心举办的2024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主题正好是“音乐教育’ai’时光”。

我应邀发表主题演讲,探讨“AI、新媒体赋能幼儿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这一话题激发了专家和教师的兴趣,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在会议上,一些专家对AI音乐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作品缺乏深层次的灵魂和文化内涵,没有那种能够触动人心的“人味儿”。这种观点让我开始深思AI音乐的真正价值所在。面对这样的质疑,我开始探索AI音乐的新方向——功能型音乐,这类音乐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是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比如助眠和音乐疗愈。最近,我有幸与一位太极大师交流,他告诉我我的AI音乐对于情绪的安抚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与太极大师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发现AI音乐在辅助身心健康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在这一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不同的AI音乐创作方法,从海绵音乐到天工音乐,每一种都带来了新的启示和进步。直到Mureka的出现,它不仅标志着AI音乐的一个新阶段,也为我们打开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大门。 
随着Mureka的诞生和发展,AI音乐领域迎来了新的突破。它不仅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在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上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随着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我相信AI音乐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Mureka:全球首款“音乐推理”大模型,引发行业震荡

2025年3月,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款具备 Chain‑of‑Thought(CoT)思维链推理的大型音乐模型 Mureka O1,它在生成音乐时会“预思考”结构与乐器编排,再逐步生成音频。官方宣称其已超越 Suno V4,达到 SOTA 水平。

《Mureka》AI音乐人MV全网首发,歌手:Mureka;该作品由AI生成,其中音乐由Mureka生成,视频由SkyReels技术支持生成。

Mureka是Music与Eureka的结合。Eureka源自希腊语的感叹词,意为我发现了、我找到了,常用于表达突然获得灵感的时刻。Mureka寓意着,我们希望它可以将人们的音乐灵感爆发时刻快速记录下来,并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歌曲。Mureka V6是当前Mureka的基座模型,支持纯音乐生成,还支持10种语言的AI音乐创作,包括中文、英文、日语等10种语言歌词生成,还支持“音色克隆”功能,让用户可上传自己的声音,打造 AI 歌手。

图丨Mureka V6进入界面,图中箭头所示位置(来源:Mureka官网)

图丨Mureka V6支持10种语言的AI音乐创作(来源:Mureka官网)

拥抱 AI 音乐,用“人文精神”引领技术实践
Mureka V6和O1模式支持多元化的音乐创作风格及情感表达。曲风涵盖爵士(Jazz)、电子(Electronic)、流行(Pop)、乡村(Country)、节奏布鲁斯(R&B)、灵魂乐(Soul)、蓝调(Blues)、摇滚(Rock)、舞曲(Dance)等;情感维度包括快乐、放纵、神秘、充满活力、悲伤等多种情绪表达。
此外,Mureka还提供两个特色音乐生成功能:
  1. 歌曲参考(Reference Fuction):将音乐本身作为提示,用户可直接上传音频或Youtube链接作为创作提示,比文本提示更直接更高级的提示方式;

  2. 音色克隆(Vocal Fuction):Mureka是全球首个可以指定演唱歌手音色的AI音乐生成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选择官方提供的多种歌手音色,还可以上传自己的声音,让AI学习并复刻,精准模拟歌手音色,一键生成个性化专属作品。自定义歌手音色的功能宣告人人都能成为AI歌手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Mureka V6和O1的发布,是AI音乐行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证明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力,展示了持续探索新的技术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巨大可能性。

从欣赏到疗愈:AI 音乐的转身与功能潜力
这次,我用Mureka重新诠释了古诗词、24节气、传统节日以及城市等主题的音乐作品,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力,令人耳目一新。



如专家所言,欣赏类音乐植根于深厚文化底蕴,不容易被 AI 完全替代。因此我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功能型音乐,如助眠、冥想、安抚情绪等类型。Mureka 的诞生恰恰为这一类功能音乐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对曲风、节奏、结构的高精度控制,AI 可以根据场景生成贴切音乐,更有效地实现心理舒缓与情绪调节。同时,音色克隆也为创作者定制专属“疗愈声音”提供了可能,利于人性化表达。

据官方报道显示,如今已有超过 100 个国家用户正在使用 Mureka,我也正通过 Mureka 为教师、音乐感统指导师、音乐闻愈师、太极达人等设计项目。


技术之外:AI 音乐要有人文灵魂

写到这,我越发关注一个问题:AI 可以生成符号、信号、音频,但真的具身演奏——一个能感受、能呼吸、能即兴表达的智能体——仍遥远。AI 在技术层面越来越“聪明”,但能否帮助人类找到“弦外之音”,激发情感共鸣与想象?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诉求。

今年7月,在武汉音乐学院举办2025年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我将做 40 分钟工作坊,暂定题目为“拥抱 AI,守正创新:以人文精神引导技术应用”。我将回顾两年多实践案例,探讨 AI 在“欣赏型音乐”与“功能型音乐”中的实践:

  • 分享诗词配乐与节气系列的案例经验

  • 展示 Mureka 在功能音乐设计中的优势与挑战

  • 引导行业重视“以人文立本”的 AI 音乐创作理念


从 ChatGPT 文案到 Midjourney 素材,再到DeepSeek歌词生成,Suno、海绵、天工等配乐,到如今 Mureka 音乐,我的创作旅程始终以“教育”、“文化”、“心灵”为北极星。AI 不是终点,而是催化创造与教学效率的工具,让音乐更贴近生活、更富温度、更具支持性。

未来,我希望 AI 在音乐教育中不仅能生产音频,也能承载“意图”、“情感”、“创意”,触及“身体”、“心灵”、“精神”的深度结合。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