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无论何时何地,真正的专业主义永远都会闪耀着理性与人性的双重光辉。
每当荷兰电影涉及“二战”题材时,总会面临叙事困境。这个国土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欧洲小国,当年面对纳粹铁蹄仅抵抗了四天便宣布投降,所以荷兰“二战”电影难免在两种极端叙事逻辑下徘徊,要么是《黑皮书》式的杀戮暗战与情欲纠葛,要么就是《最后的维米尔》式的道德困境与人性挣扎。
相比之下,影片《银行家的抵抗》就显出了可贵的第三种风格:在枪炮轰鸣外开辟出全新的金融战场,让专业主义精神绽放光芒。
故事从1942年初春的阿姆斯特丹开启。纳粹肆虐,而荷兰中央银行大楼内的范赫两兄弟正面临艰难抉择,是循规蹈矩扮演纳粹经济机器的一员,还是冒险成为国家抵抗运动的中坚?分管信贷业务的沃利·范赫与执掌票据清算业务的汉斯·范赫比任何人都清楚,荷兰中央银行正为德国的战争机器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资金弹药。
目睹纳粹的倒行逆施,弟弟沃利毫不犹豫接下“地下抵抗银行”的重任,利用女王政府承诺的三千万荷兰盾额度,为效力盟军船队的海员秘密支付工资。但即便沃利业务能力出众,想一个人搭建覆盖全国的地下货币支付体系又谈何容易!于是哥哥汉斯也加入进来。
相比组织一支游击队炸军火库,建立地下支付体系更复杂。范赫兄弟不辞辛苦去游说每一个对纳粹压榨心存不满的资本家,以女王政府三千万额度做担保开具支付凭证借出现金,再通过数量众多的“下线”具体分发。
很快,范赫兄弟不再局限于为盟军海员发工资,而是拓展到为抵抗组织购买武器弹药和药品、出版杂志报纸、建立交通线、开设间谍学校等全方位的资金支持。沃利为自己取的化名“范泰尔”,也被抵抗者亲昵地称为“抵抗首相”。
到1944年10月,三千万额度已经告罄,但战争还在继续。范赫兄弟索性把主意打到了荷兰中央银行的合法票据上。他们要伪造央行票据,混入央行流通体系,实现“变相打劫银行”!
经过寻找印刷厂、配制颜料、仿造纸张和寻找工艺师,又经过串通说服商业银行内部人士透漏票据序列号,再经过合作的央行高管以纳粹抽查为由调换票据,代号“范泰尔”的地下银行系统大获成功,得以将资金持续提供给抵抗组织。
但庞大复杂的支付网络也存在隐患,“地下抵抗银行”和“范泰尔”被敌人逐渐锁定。“范泰尔”沃利·范赫于1945年1月被捕,最终在战争结束前被秘密处决。
战后,汉斯·范赫拎着重重的皮箱走进中央银行,亮出所有账目,向股东讲述三千万荷兰盾额度的使用过程,也讲到实际用掉的是五千一百万!“因为我们代表政府支付了关于地下抵抗的一切!其中还不包括各位在伦敦体会不到的恐惧、饥饿,以及死亡!”
经过盘点,“地下抵抗银行”账目丝毫不错。银行董事告诉汉斯,“你的弟弟是英雄!但无论出于何种好意,你们的行为毕竟涉嫌了银行欺诈。所以这件事还是暂且保密下去吧。”
直到2010年,荷兰政府才公开承认“范泰尔”沃利·范赫的功绩,将他的塑像立在中央银行对面……
范赫兄弟本是一对事业有成的银行家,面对国家沦亡生灵涂炭,他们选择了良知,也选择用自己的金融专业知识去对抗敌人,因此他们的斗争是专业的;他们的对手,为德国效力四年的荷兰中央银行体系以及纳粹军警,无论是金融技巧博弈,还是盖世太保的刑讯逼供和武装围剿,也是专业的,这是一场专业对专业的搏杀。
为什么我要另辟蹊径不聊历史聊专业主义精神?因为我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一代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让他们看《太行山上》《长津湖》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当然有助于了解历史不忘使命,但如今更需要的,则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国家民族谋利益。由此,范赫兄弟这般把专业主义发挥到极致的案例,才值得一谈。
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所谓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专家,“要控制情感,理性地行动,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伦理观念,还要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与进取心,遵守严格的纪律。”而《银行家的抵抗》中范赫兄弟的言行举止,就是在诠释这一概念。
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了极致。以一己之力去对抗强权,在原有国家银行体系中开一个不被察觉的隐蔽支流,绝对需要对国家银行体系了如指掌的专业人士去实现。精通银行业务的沃利和汉斯兄弟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把交易漏洞摸得门清儿,把攻击重点都放在敌人防不胜防的软肋上,才有了成功可能。
作为银行交易骨干,他们又把金融领域中的人脉关系把握得炉火纯青,所有洽谈借贷的对象都拿捏得到位,既有大量闲置资金,又厌恶德国人的巧取豪夺,这才保证他们能超额完成任务,由原来打算的一次性筹款,变成长期有效、令敌人心惊的“地下抵抗银行”。

影片的深刻性在于没有回避专业主义的道德困境。当战后央行董事指出“英雄行为本质是金融欺诈”时,这个设计堪比《黑暗骑士》的结局,揭示出专业主义的复杂光谱。范赫兄弟的“完美犯罪”既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也动摇了金融体系的根基,这种悖论在当代愈发凸显,就像“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用黑客技术挑战了强权,同时也触犯了信息安全底线。
影片结尾,汉斯拎着装满账本的皮箱走过央行长廊的长镜头充满了隐喻。皮箱里整齐排列的账册,既是专业主义的胜利丰碑,也是叩问行业伦理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让人不禁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那些美国金融工程师,当他们用专业技艺构建出精美的次级贷款证券化模型时,到底是恪尽职守的专家呢,还是帮助贪婪资本助纣为虐的帮凶呢?
今天的世界同样也存在一种悖论,一方面是全球化退潮,另一方面则是AI技术颠覆人类的认知,那么《银行家的抵抗》这部影片至少能在这个关头提供给我们三重启示。
首先,专业主义需要与时俱进的知识迭代,比如范赫兄弟就把传统票据技术转化为金融武器;其次,专业判断应建立在对社会系统的深刻理解之上。影片中抵抗组织最初只是把金融战视为“会计游戏”,直到目睹范赫兄弟用资金链瘫痪了德军运输体系才恍然大悟,承认了金融战的真正价值;最后,专业精神必须与人文关怀形成共生。影片中沃利的办公室始终悬挂着伦勃朗的《夜巡》复制品,也在暗示专业技艺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文明的守护。
当中国“航天级标准”在2022年打造出“冬奥”防疫体系工程惊艳世界时,当“华为”的工程师团队在无穷无尽的制裁打压下重构芯片架构让对手汗颜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新时代需要新的专业主义觉醒。这种觉醒不仅需要范赫兄弟式的孤勇,更需要建立支撑专业精神的制度土壤。
在沃利牺牲近七十年后,荷兰中央银行最终设立了“范赫金融伦理奖”,这意味着专业主义的火种得到了尊重和传承。无论何时何地,真正的专业主义永远都会闪耀着理性与人性的双重光辉。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