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跋、款识等,指中国画上的画题、诗句、跋语、署名等题字。
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款,原指古代钟鼎器上雕刻的文字,这里谈的款,是画家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的部分。
题款,是中国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题款或题款不理想都会使其作品造成缺憾。题款艺术,凝聚了历代画家聪明与智慧,是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体现画家的个人风格和艺术修养,还能为作品增添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以下是一些国画落款的知识:
1
落款的内容
姓名:
这是落款中最基本的内容,一般写画家的本名或笔名。例如,齐白石常落款 “白石山人”“齐璜” 等。
字号:
古人多有字号,画家也常以字号落款,使落款更具文化韵味。如张大千,号大千居士,他的作品落款有时会写 “大千居士爰”。
创作时间:
可以写具体的年份、月份,甚至日期。年份通常用干支纪年法,如 “甲申年”“戊戌年” 等;
干支纪年法:
这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它以天干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依次循环纪年。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如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年为一个循环,周而复始。例如,2024 年是甲辰年,2025 年是乙巳年。
月份雅称:
如一月称 “孟春”“正月”,二月称 “仲春” 等。例如,“戊戌年孟春” 表示作品创作于戊戌年正月。
国画落款中月份的雅称丰富多样,以下是按农历月份汇总:
创作地点:
注明作品创作的地点,可增加作品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如 “于北京颐和园畔”“作于金陵家中” 等。
题诗或跋语:
题诗是在画上题写诗词,以抒发情感、深化主题。跋语则是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构思过程、艺术理念等进行说明或阐述。例如,八大山人的作品常题有隐晦的诗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
2

落款的形式
单款:
单款又分为长款、短款和穷款。长款内容丰富,除了基本的姓名、时间、地点外,还可能包含题诗、跋语等;短款则只写姓名、时间等简单信息;穷款仅落画家的姓名或字号,常用于画面布局紧凑、不宜多写的情况。
双款:
双款是在作品上同时题写作者和受赠者的姓名。上款写受赠者的称呼、姓名,如 “XX 先生雅正”“XX 女士惠存” 等;下款写作者的姓名、时间等信息。双款一般用于赠送他人的作品。
3
落款的位置
上款:
上款通常写在画面的上方或左侧,位置要适中,既不能过于靠上,以免给人局促之感,也不能过于靠下,以免影响画面的整体构图。如果画面是竖式构图,上款可写在画面的左侧;如果是横式构图,上款则可写在画面的上方。
下款:
下款的位置一般根据画面的重心和构图来确定。常见的位置有画面的右下角、左下角或画面的空白处。下款要与上款相互呼应,使画面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例如,当画面右侧较重时,下款可落在左侧,以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
4
落款的字体与风格
字体:
落款的字体要与画面的风格相协调。一般来说,工笔画适合用楷书或行书落款,以体现工整、细腻的风格;写意画则适合用行书、草书落款,以表现豪放、洒脱的气质。篆书和隶书也可用于落款,但相对较少,通常用于具有古朴风格的作品中。
风格:
落款的风格要与画家的个人风格和画面的整体氛围相统一。如吴昌硕的落款,书法风格雄浑苍劲,与他大写意的绘画风格相得益彰;而恽寿平的落款则清秀雅致,与他细腻柔美的花鸟画风格相契合。
5
落款的钤印
钤印是国画落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姓名章、斋号章、闲章等。姓名章一般为正方形,刻有画家的姓名或字号,通常盖在落款的下方或左侧。斋号章是画家为自己的书房、画室等起的名字,刻成印章用于落款,可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闲章内容丰富多样,如诗词名句、成语、吉语等,其形状和大小不拘一格,可根据画面需要盖在适当的位置,起到点缀画面、补充构图的作用。钤印的颜色一般为红色,与画面的墨色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醒目和富有层次感。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