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当代敦煌”蓝字关注我们哦,更多精彩!

编 者 按

孙鸣先生出生于敦煌,父亲孙儒僩、母亲李其琼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来敦煌,为敦煌的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专家。父母为他取名,特意用一个敦煌鸣沙山的“鸣”字。

孙鸣的童年在莫高窟度过,像很多敦煌研究院职工的孩子一样,那时候被外人称作“千佛洞的娃娃”。受父母影响,这位“千佛洞的娃娃”从小聪慧,酷爱敦煌壁画临摹,虽没成为画家,但敦煌在孙鸣先生内心深深扎根,成为他一生深爱的故乡! 虽然由于敦煌,在上世纪的政治运动中,他受到父母的牵连而吃了不少苦!

20171118日,孙鸣先生因心脏病不幸逝世。这一年,他刚刚退休,本打算用更多的时间来画敦煌、继承父母志愿。

一位莫高窟的孩子走了!我们深深哀痛!悼念!

孙鸣先生93岁的老父亲,敦煌学专家孙儒僩老先生为儿子亲手书写了一篇悼文。字美文隽,情深意切,让人读之更是潸然泪下!

2012年10月26日孙儒僩先生的妻子——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著名画家李其琼先生去世,孙老也曾写了一首词,悼念妻子,“ 当年万里苦追求,相伴赴沙州。宕泉坎坷寻梦,危崖千窟游。事未就,鬓已秋,伴西游。此生将了,心留莫高,身老兰州。”

谁能在痛失爱妻、爱子的时候,还这样潇洒诗文、悲情明志!这就是“莫高人”特有的坚强、豪放和执着精神!我们向老先生致敬!


一位莫高窟的孩子走了

孙儒僩老先生《悼子文》

孙鸣,祖籍四川省新津县人,一九五七年二月八日出生于甘肃敦煌市。随父母在莫高窟度过童年,因莫高窟地处偏僻,人员不多,没有兴办学校,孙鸣幼年时即到敦煌市住校上学,生活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初中毕业后下乡插队接受农民的再教育。一九七九年招工到兰州分配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办公室当一名工人。孙鸣为人和善,工作勤恳,后调至医院放射科学习业务,并安排到甘肃省各民主党派所办的医士培训班学习两年,结业后仍回到放射科工作并获技师职称直到今年退休。

孙鸣遗照

一九八一年经朋友介绍,结识甘美珍,逐渐往来密切,渐有情感,于一九八四年十月成婚,一九八六年四月女儿孙杨出生,三口之家,生活和谐、家庭幸福、敬老爱幼。

爱女孙杨学业有成,二〇〇一年获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并就职于新华社新华网。二〇一五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奖学金攻读硕士学位。

七十年代孙鸣(右1)与父母及姐姐合影

孙鸣敦煌壁画临摹

孙鸣敦煌壁画临摹

孙鸣生长在莫高窟的艺术氛围里,母亲是美术家、耳濡目染,自幼酷爱美术,成为他的业余爱好。曾在母亲严格而亲切的指导下,学习临摹敦煌壁画,经多年锻炼小有成绩,作为业余爱好的作品,颇受亲朋的赞誉。

孙儒僩先生和夫人李其琼在莫高窟

孙儒僩先生书墨《诉衷情》

孙鸣的父母在两次政治运动中均受到打击,累及三个未成年的子女身心均受到创伤,并备尝生活的艰辛。幼小的孙鸣在奔波中身体遭受风寒侵害,造成隐患,后最终发展成为严重的心脏病。

一位莫高窟的孩子走了 | 九旬老父为子写悼文

2016年10月17日,孙儒僩老先生91岁生日时孙鸣与父亲合影

孙鸣敦煌壁画临摹

孙鸣敦煌壁画临摹

一九九六孙鸣被迫进行一次心脏大手术,所幸病患得心痊愈。但几年前体检中又发现他成为丙肝病毒携带者,加以心脏手术后已越二十年,心脏常感不适。几年来不断治疗,终因多种脏癌病患的发展,病情日益严重。

93岁的孙儒僩老先生亲笔写的《悼子文》

孙鸣于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终年六十一岁。家人在伤痛之余让逝者入土为安,择吉于十一月二十二日安葬于兰州东岗祥思苑陵园吉地。

孙鸣安息!

 

   九十三岁老父:孙儒僴 哀撰。

   妻:甘美玲,女:孙扬 附笔哀挽。

孙儒僩 1925年1017日出生,四川新津人。1946年毕业于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科。1947年到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莫高窟工作的46年间,曾从事壁画建筑资料的临摹、整理,唐宋窟檐的测绘等古建筑研究基础工作。上世纪50年代,参与多次石窟考察,并参与编写《敦煌艺术全集·石窟建筑卷》、《敦煌艺术全集·建筑画卷》及《敦煌学大词典》等。

本期编辑: 远近    贲守梅   马玲娟  

封面设计:一田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