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明代篆刻家何震曾刻过一套七十二候组印,被周栎园侍郎藏于燕云楼,后来被人印成了印谱,道光丙午年童叶庚在吴门书肆购得一套,童叶庚在观赏《七十二候印谱》后,对其艺术造诣赞叹不已。但当时何震的原石不知流落何方,童叶庚为避免这一艺术瑰宝湮没于历史长河,毅然命擅长治印的儿子,也就是童大年的三哥童晏临摹此组印,以另一种形式将其留存于世。
童晏临摹的《七十二候组印》,虽非原石真迹,却同样意义非凡。他以精湛的技艺,尽力还原何雪渔作品的神韵与风采。在临摹过程中,童晏深入研究原作的章法、刀法与风格特点,一笔一划、一刀一刻,都力求与原作神似。通过他的努力,《七十二候组印》的艺术魅力得以延续,让后人能够跨越时空,领略到明代篆刻艺术的精妙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 立春第一候:东风解冻
△ 雨水第一候:獭祭鱼
△ 惊蛰第一候:桃始华
△ 春分第一候:玄鸟至
△ 清明第一候:桐始华
△ 谷雨第一候:萍始生
△ 立夏第一候:蝼蝈鸣
△ 小满第一候:苦菜秀
△ 芒种第一候:螳螂生
△ 夏至第一候:鹿角解
△ 小暑第一候:温风至
△ 大暑第一候:腐草为萤

△ 立秋第一候:凉风至
△ 处暑第一候:鹰乃祭鸟
△ 白露第一候:鸿雁来
△ 秋分第一候:雷始收声
△ 寒露第一候:鸿雁来宾
△ 霜降第一候:豺乃祭兽
△ 立冬第一候:水始冰
△ 小雪第一候:虹藏不见
△ 大雪第一候:鹖鴠不鸣
△ 冬至第一候:蚯蚓结
△ 小寒第一候:雁北乡
△ 大寒第一候:鸡乳
△ 大寒第二候:征鸟厉疾
△ 大寒第三候:水泽腹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