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里面有一个细节很让人深思,当张无忌接任教主带领明教教众从密道里出来赶走那些趁火打劫的江湖帮派之后,殷天正当即宣布:“天鹰教教下各人听了:本教和明教同气连枝,本是一脉。二十余年前,本人和明教的伙伴们不和,这才远赴东南,自立门户。眼下明教由张大侠出任教主,人人捐弃旧怨,群策群力。’天鹰教’这个名字,打从今日起,世上再也没有了,大伙儿都是明教的教众,咱们人人听张教主的分派号令。要是哪个不服,快快给我滚下山去罢!”自此,在江湖上与六大派斗了多年的天鹰教就不再存在了,和明教合为一体。事实上,当时殷天正为什么要远赴江南创建天鹰教呢?这里说的是和明教的伙伴不和,但说句不好听的,还不是因为他本人想当教主,这才和其他人闹得不愉快。至于说建立天鹰教,说句不好听的,不正是实现了自己在明教没能实现的愿望。

既然建立天鹰教,殷天正实际上是在实现自己在明教没能实现的愿望,那又为什么在张无忌出任教主之后,宣布解散天鹰教归入明教呢?

天鹰教的创立源于明教内部的分裂。阳顶天失踪后,明教群龙无首,高层内斗不断,殷天正因不满教内混乱而自立门户。然而,张无忌成为教主后,明教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张无忌不仅是明教教主的合法继承人(通过阳顶天的遗命和乾坤大挪移的传承),同时还是殷天正的外孙,这一双重身份使得天鹰教的继续独立变得不合时宜。

在张无忌之前,明教长期缺乏一个能够服众的领袖,各派系互相倾轧,殷天正的天鹰教作为其中一支势力,可以保持相对独立。但张无忌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不仅武功盖世,而且兼具武当、天鹰教、明教三方的背景,能够调和各方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殷天正继续维持天鹰教的独立地位,反而会成为明教统一的阻碍,甚至可能被视为分裂势力的代表。因此,天鹰教的解散,实际上是殷天正对张无忌权威的认可,也是对明教重新统一的顺应。

《倚天屠龙记》:为何张无忌接任教主后殷天正马上解散天鹰教?

另外,殷天正与张无忌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主与下属,更是外公与外孙。张无忌的母亲殷素素是殷天正的女儿,尽管殷素素早逝,但殷天正对张无忌必然怀有家族情感。张无忌幼年在武当生活时,殷天正曾多遣人来武当山送礼,直到有一次莫声谷把送礼的人打了一顿这才没有再派人上武当,可见殷天正对血脉亲情的重视。当天鹰教与明教的对立因张无忌的教主身份而变得微妙时,殷天正选择回归明教,毫无疑问是对外孙的支持。殷天正的性格虽然刚烈,但并非完全冷酷无情。他对张翠山(张无忌之父)的认可,以及后来对张无忌的扶持,都表明他并非纯粹的野心家,而是有血有肉的江湖豪杰。当天鹰教的存在可能影响张无忌的权威时,殷天正选择主动退让,体现了他作为长辈的担当。

同时,在张无忌成为教主时,明教正面临六大门派的围攻和元朝朝廷的压迫,内部分裂只会加速灭亡。殷天正作为曾经的明教法王,深知明教若不能团结一致,必将被各个击破。天鹰教的独立原本是因明教内乱而起,如今张无忌有能力整合明教,殷天正自然没有理由继续维持分裂状态。从江湖道义的角度看,殷天正虽然创立天鹰教,但内心未必真正想与明教彻底决裂。他的出走更多是出于对明教混乱局面的不满,而非对明教理念的否定。当天鹰教与明教重新站在同一战线时,回归明教反而更符合他的江湖理想。在对抗元朝和六大门派的斗争中,明教需要集中力量,殷天正的回归无疑增强了明教的实力,也符合武林正道的趋势。

估计殷天正也觉得,在张无忌的领导下,明教将迎来新的局面。张无忌的武功、人脉和威望足以让明教重新崛起,而殷天正作为张无忌的外公,回归明教后反而能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话语权。如果他坚持天鹰教的独立,不仅会削弱张无忌的权威,还可能让自己陷入孤立。

天鹰教的创立,最初是殷天正在明教分裂时期的权宜之计。它的存在为殷天正提供了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也让他能够在混乱的江湖中保持一定的势力。后来六大派远征光明顶,杨逍等人在光明顶闹得不可开交被成昆乘机而入,若非殷天正苦苦支撑恐怕明教众多高手也撑不到张无忌王者归来。

张无忌的性格虽然优柔寡断,但他的武功、医术和仁厚性格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殷天正作为老一辈的江湖豪杰,对张无忌的能力是认可的。尤其是张无忌在光明顶独战六大门派、化解明教危机的表现,足以让殷天正相信他有能力领导明教。因此,殷天正的归顺,既是对张无忌个人的信任,也是对明教未来的信心。小说这么写,其实也揭示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即“团结就是力量”!

诸君以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