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症是一种由于自身疾病或外界因素干扰了体内凝血机制的动态平衡,引起全身性血栓易发的高危状态,患者出现血管栓塞的风险将显著上升。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易栓症的发现率在逐年增加。近年来,临床以自拟中药复方失笑勇安汤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研究易栓症患者19例,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35.2岁;目前已发生一次以上血栓者8例,多数患者均在45岁前第一次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深静脉血栓,严重者下腔静脉条带状巨大血栓;部分病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栓塞,且经彩超检查证实为血管内血栓栓塞。

二、组方及用法

组方:当归、川芎、玄参、忍冬藤各10克,蒲黄(包煎)、五灵脂(包煎)、甘草各5克。

用法:每日1剂,加水1000毫升,中火煎至400毫升,分2次温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曾配合用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川芎嗪脉络宁、血栓通注射液等。

三、疗效标准

近期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创面完全愈合,肢体末端段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流图均明显改变,步行速度100—120步/分钟,能持续步行1000米左右。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肢体末端段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流图均有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分,能持续步行500米左右。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肢体创面接近愈合或缩小,肢体末端段血液循环及血流图略有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分,能持续步行300米左右。

无效:治疗1个疗程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病情继续发展者。

远期疗效标准(1年以上)

临床治愈:能持续步行2500米(步行速度100—120步/分),能进行正常工作,包括一般体力劳动,一般情况下无自觉症状。

显效:能持续步行500—2500米(步行速度100—120步/分),能进行一般非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受累后、天气变化及寒冷时仍有轻度临床症状。

有效:能持续步行250—500米(步行速度100—120步/分),有轻度的临床症状,但病情稳定无发展。

易栓症,全身血栓易发!中医合用两个验方,有奇效

无效:缺血症状比较明显,有时有破溃,甚至发生溃疡坏死,经继续治疗无效而截肢者。

治疗期间,除观察肤色、肢端坏死、肢体溃疡、患肢动脉搏动等体征外,还要详细观察患者肢体凉、麻、胀、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治疗前后检测血象、纤维蛋白原、活化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血管多普勒等指标改善情况。

四、治疗效果

近期疗效: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临床治愈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远期疗效:连续用药4—6个疗程,1年后随访,临床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五、典型病例

患者女,18岁。一年前,患者曾因右侧静脉血栓形成,行介入治疗并放置下腔静脉滤网。一年后,长途旅行中发生左侧下肢水肿,经彩色多普勒和螺旋CT造影检查,发现左侧股总、股深、股浅静脉血栓形成,几乎完全栓塞。

下腔静脉造影术提示: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拟左下肢深静脉栓塞部位再行介入治疗,但由于手术风险大,下腔静脉血栓无法再行介入治疗,转入中医科,以失笑勇安汤治疗。

行中腹部螺旋CT及增强扫描(CTA)提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改变,考虑下腔静脉栓塞,肝右静脉血栓待排,脾肿大。

查下腔静脉彩超结果回报:下腔静脉回心段内径1.7厘米,距离右心房约5厘米,中段管腔内见条索状稍高回声区,长约7.7厘米、宽约1.2厘米。下腔静脉血流信号充盈不佳,回流不畅,血流束变细,不规则。继续以失笑勇安汤治疗。

两周后复查下腔静脉彩超结果回报:下腔静脉回心段内径1.67厘米,距离右心房约5.2厘米,中段管腔内见条索状等回声区,长约4.4厘米、宽约0.93厘米,下段内径1.8厘米。一直监测凝血四项及血象。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六、体会

失笑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五灵脂、蒲黄各等分组成。功能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主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四妙勇安汤见《验方新编》,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脱骨疽,症生手足各指,或生指头,或生指节指缝,初生或白色痛极,或如粟米起一黄疱,其皮或如煮熟红枣,黑色不退,久则溃烂,节节脱落,延至手足背腐烂黑陷,痛不可忍。

临床观察发现,以中医活血化瘀法为原则,由失笑散四妙勇安汤加味组成的复方制剂失笑勇安汤,从多环节、多靶点综合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能更快地减轻易栓症患者的症状,缩短西药治疗疗程,减少抗凝药引起的副作用。

方中五灵脂、蒲黄、当归、川芎活血化,通利血脉;忍冬藤凉血活血通络;玄参泻火解毒;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所刊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5年 总第1049期
作者丨杨洪涌
编辑丨李家华
校对丨刘松雨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吴晓文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