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磊
小知识
邵篪(字仲恭),宋代官员,其名亦作“邵䶵”。“篪”与“䶵”互通,音读为“chí”或“shǐ”,史书对其生平记载甚少,仅零星文献提及其书法造诣与官场轶事。
据《桐江诗话》载,邵篪曾因“上殿泄气”遭贬谪,此事虽未见于正史,却因明人赵南星《笑赞》的揶揄而广为流传,戏称其为“凑氛狮子”(“凑氛”即放屁之意)。这一荒诞轶事,虽令其沦为笑谈,却也使其名免于“草木同腐”之湮没。
邵篪官至东排岸司(宋代管理河渠的低级官职),政绩不显,但其书法却为时人所重,尤以行书见长,作品《致存道良亲司》即为其存世代表作。
此作属尺牍类行书刻帖。释文内容以“䶵启”起首,述及赴京后琐事缠身、未能常通书信之憾,兼表秋暑时节对亲友近况的关切,言辞简朴却情致宛然,展现了宋代士人书信特有的生活与情感。
书法风格上,邵篪承袭宋代“尚意”书风,兼融二王法度。其用笔遒劲而不失灵动,结体疏密有致,行气连贯,转折处可见王羲之书法之遗韵,一些字则显苏轼笔意之率真,体现了宋代文人“以书载情”的审美取向。全篇虽无宏阔叙事,为宋代日常书写中“小中见大”的典范。

北宋书坛以“趋晋宗王”为风尚,官方刻帖(如《淳化阁帖》)的推广使二王书风成为文人习书的圭臬。邵篪身处此环境中,其书作亦可见对魏晋传统的自觉追摹。
然而,与蔡襄、米芾等大家相比,邵篪未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故后世评价多囿于“善书翰,楷行皆妙”的泛泛之论,甚或因其官场轶事而忽视其艺术价值。
邵篪书法的“平庸化”恰折射出宋代中级文人群体的普遍状态,他们虽精研笔墨,却因缺乏历史机遇或独创性,未能跻身大家之列。然此类作品的存在,恰为研究宋代书法传播与文人日常书写提供了珍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