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179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标题的确是有些夸张了,我今天要写的,是前几年自己入手的一尊和田子玉襁褓佛手把件。早前参玉也曾在视频中展示过,是一件白度、脂粉感、油润度、老熟气都不错的玉器。
但由于其留皮的面积不大,同时,结构又极端的致密紧实,所以就只能见到几颗疏疏落落的毛孔了,而且皮色也十分的浅淡。
据此,在初次看到这件玉器时,笔者非常的谨慎小心,生怕是用高档山料做的赝品,直到详查其玉质之后,我才可以确定,这是件“真赛假”的精品。

而前些天,一位同好突然发来了段视频,要我帮忙掌眼。耐心的看了几遍,尽管结论显而易见,但笔者却有些无言以对了,所以并没有急于给出答复。
直到此君上手之后,自己察觉出问题来,主动的向我验证,参玉这才提出疑点来。其一,我展示的那件玉器仅是个特例而已,大多数子玉的体表,还是要生着毛孔的。
反观这一串8枚,所谓原汁原味的新疆子玉,却颗颗都没长着毛孔,你觉得这正常吗?
其二,这8枚“子玉”,无论是白度、皮色还是玉质,都如同一奶同胞,似乎也不太符合自然规律吧?进一步的分析其形态,每一颗玉石都是由几个较大的平面拼合而成,只是在面与面相交的棱线上,进行了导圆角处理,这就更是令人生疑了。
尽管我并没有直斥其非,但到了此刻,这位同好也明白,其手上的玉石真伪优劣了。于是他抱怨说:“我还以为,那个主播每天在玉龙喀什河边拍视频,还赌咒发誓的讲,只卖正宗的新疆和田子玉,应该靠得住呢!”
听闻此言,参玉只能无奈的回答:“你自己去南疆看看,现在白天都是在河岸上拍视频短剧的,甚至有些剧情和台词,都是一模一样的。”
“什么不小心挖到了大宝贝,在村里的阿达西家捡到了大漏,放牧的巴郎子从牛棚里发现了爷爷留下的大子玉,如是种种……层出不穷。”
“到了晚上,和田当地星罗棋布的幽暗角落里,聚光灯下,则是无数大放厥词,满嘴跑火车的网络主播。回头看看濒临枯竭的子玉资源,哪里够这些人不舍昼夜的滚动售卖呢?”
据笔者多年来的从旁观察,真正的优质子玉,大多数被从事玉雕的专业人士,从源头上就高价购入了。沦落到直播间里声嘶力竭叫卖的,若非是挑选淘汰出来的鱼缸子,便是外地运来的广义和田玉或者赝品。
所以与其不切实际的期盼着,主播们真的误将您当成失散多年的“亲岳父”,还不如多看看书,多逛逛博物馆,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的欣赏水平,稳健的入手玉器珍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