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中的定式,是经过无数棋手实战检验的可靠下法。然而,定式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棋理。
【问题图】陈老师:今天我们来看学生甲与学生乙的一盘对局。白1、3靠长时,黑下一手走哪?
【图1】陈老师:在讲解问题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个经典定式。如图所示,白1靠、白3长的下法,在中国古谱中被称为”倚盖定式”,是围棋传统战术中极具代表性的攻防形态。那么在这个局面下,黑棋接下来应该如何应对呢?
【图2】学生甲:一定是走黑1长吧。你们看右上,形状与左下一模一样,黑5与白6的交换,不是明显亏损么?这反过来也说明黑1长只此一手。
学生乙:问题是对手会按照2、3、4这样的顺序来走棋么?你别乱下结论,胡乱猜测!
陈老师:围棋中不存在所谓的’只此一手’。我们不要去死记硬背定式,而是要理解定式背后所蕴含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当对手不按常规定式走棋时,我们也能凭借对棋理的理解,下出不逊色于定式的着法。
【图3】陈老师:在这个定式中,黑棋走A位长,是为了补B位的断点。如果黑棋直接走B位连接补断点,白棋A位虎棋形太饱满,黑不满。
学生乙:明白了,白棋压长时,黑棋的应法需要做到两点:1、补断;2、不让白棋走成好形。
学生丙:黑A位长白棋不可以B位断么?

【图4】学生甲:这个很简单,白棋要是1位断,黑棋2、4位直接紧气,就能杀掉白棋。
学生丁:那为什么黑棋△位长这步棋,明明符合老师所说的“补断且不让白棋走成好形”的要求,可近几年职业棋手的棋谱中却几乎看不到这种下法了呢?
【图5】陈老师:这是因为AI认为同样是补断点,黑1的下法更好,相比于黑A白B的交换,黑1白2无论目数还是厚薄都稍优。此时白2如果A位虎,被黑B位打吃将形成愚形三角。
【图6】陈老师:将来黑还有1位托的官子手段,目数便宜。
学生乙:白2不能A位扳么?
【图7】陈老师:白1如果跟着扳,黑2挤已经先手获利,白不满。
学生丙:黑棋是不是还有直接2位托的下法?
【图8】陈老师:黑1托稍逊于二路小尖。本图相当于比图5多了黑1与白4的交换,黑棋虽然给白棋制造出些许薄味,但也失去了图6中1位托的手段,眼位与目数受损。
学生丁:白2能挖么?
【图9】学生乙:这我知道,白1挖是坏棋,黑2打吃至黑8后棋形状完整且目数扎实,将来黑棋还有A位断的大官子,而白3与△两子局部形成了愚形三角,子效极低。
陈老师:好了,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再看问题图,是不是应该知道走哪了?
【实战图1】学生甲:实战我走的黑1长,这步棋我都快形成肌肉记忆了,下起来几乎是本能反应。我原本以为白棋会在A位挡,我再B位打吃,白棋在2位接住后,我再在C位虎补……
学生乙:你想得美!
陈老师:黑1的下法叫帮人补棋法,本来局部白棋就想在2位补一手,黑1直接帮人达成了理想。我们在下棋的时候,不能总是幻想对手会按照我们设定好的剧本去走棋,而是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对手的角度去思考最强应手。
【实战图2】学生甲:为了防住白棋A位的扳断,我只好走3位连络,但白4断,我大优的局面直接胜率接龙了!唉!
学生乙:黑不长胜率也就55.8%,这叫大优么!
【正解图】学生甲:黑1接后胜率达到63.6%,怎么不是大优!
陈老师:同学们,下棋的时候,我们不要只盯着胜率。胜率只是复盘时的参考数据,真正重要的是每一步棋的目的和意义。在这里,黑棋的目的主要有两条: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补掉断点,确保自己棋子的安全;第二,是要避免白棋走成好形。所以,黑1单接就是正解,因为白棋也不会去走A位,不然就与白△两子一起变成愚形三角了。然而在实战中,黑棋A位长这步棋既没有补掉断点,还让白棋走成了好形,明显是一步随手棋,这样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
总结
围棋之道,在于理解而非记忆,在于思考而非模仿。在下棋时,我们不能依赖定式,而要深入理解棋理,明确每一步棋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对手的角度去思考最强应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棋局中下出更加合理、更加精彩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