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筋髓功 易筋经刚体·洗髓经重生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易筋经》揉法,目的在于淬炼人的筋骨,增强体质。所谓磨炼,直白来讲,就是这套揉法的功效体现。它共分三个阶段,每阶段都要持续百日之久,循序渐进地发挥作用。
其一,揉法十分注重时节的选择。要是打算春季开启练习,由于初春时节寒意尚未散尽,不宜袒露身体,此时解开衣襟即可。待至二月中旬,气温逐渐回暖,便可袒身进行练习。当天气愈发暖和,练习的限制便会减少,操作起来更加自如。

其二,揉法有着特定的操作方式。人体构造之中,右侧主导气的运行,左侧则关联着血的流通。故而,揉法操作时,适宜从身体右侧向左侧推按。这样做能够引导气融入血分,助力气血顺畅交融。此外,胃处于人体右侧,揉动此处能够舒展胃部,使人吸纳更多清气。再者,大多数人右手掌力量更强,用右手进行揉动,能有效减少疲劳感,操作起来也更为顺手。
其三,揉动时力度务必轻柔、动作要浅缓。揉法虽是人为操作,却需遵循自然规律。天地滋养万物,皆是循序渐进,绝非一蹴而就。气聚则生,时机成熟,万物自然成型。揉法亦是同理,只需缓缓推荡,来回动作轻柔,既不可用力过猛,也不可按压过深。长此以往坚持练习,自然能够收获理想效果,这才是正宗、合适的揉法。一旦用力过度,皮肤首当其冲受到损伤,可能会生出斑疹、痱子等问题。若揉得过深,肌肉与筋膜便会受损,引发红肿、发热等不良症状,练习时切不可掉以轻心。
《易筋经》中的“揉法”作为其核心修炼法门之一,是强筋壮骨的具体手段。此法以“磨砺筋骨”为根本目的,强调顺应天时、遵循人体规律、把握用力分寸,将自然之道与人体气血运行相融合,形成一套内外兼修的独特体系。
【揉法的具体练法】
揉法的修炼首先讲究“节候选择”。按照《易筋经》记载,初习者需择春月起功。此时天地阳气初升,但春寒未消,练功时不可全裸身体,仅可解开衣襟以利气血流通。至二月中旬,气候渐暖,方可褪去衣物直接施术,借天地生发之力助体内阳气舒展。这种对自然节律的顺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修炼理念,既避免寒邪入侵伤身,又借天时之利促进功法精进。具体操作时,每日需分三次练习,每次持续两炷香(约两小时),通过长期坚持使筋骨逐渐适应外力磨砺。若遇非春夏季修炼,则需寻温暖密闭之处,或设炉火保持室温,以模拟春夏阳气升腾的环境。
在动作要领上,揉法遵循“右推左行”的定式。古人观察到人体“右主气、左主血”,胃腑居于右侧,故从右向左推揉可引气入血,使气血交融畅通。这一设计暗合中医“气为血帅”之理,通过外力引导促进内在气血循环。具体操作时,以右掌为发力主体,自右侧肋骨下缘起始,经胸腹渐次推揉至左侧,既借右掌天然之力减轻疲劳,又能通过胃部区域的揉动增强消化功能,使体内气机充盈。这种方向性设计并非单纯力学考量,而是基于对人体脏腑分布的深刻认知——肺居右主气,肝居左藏血,右推左行的轨迹恰能调和气血阴阳,避免气滞血瘀之弊。
用力分寸的把握是揉法的精髓所在。功法要求“轻浅如春芽破土”,强调力道需如天地化育万物般循序渐进。初习者仅以掌肤轻触体表,随功力增长逐渐加深至筋肉层,但始终避免重压深陷。这种“渐次不骤”的用力原则,既可避免皮肤受损生斑或筋肉热肿,又能通过持续温和的刺激激发筋骨自生之力。古人将此喻为“春雨润物”,看似轻柔的推荡实则在日积月累中重塑筋骨结构,正如溪水经年累月可穿石,柔劲持续作用终能改变筋骨质地。现代武学实践发现,这种轻浅揉法能微妙调节筋膜张力,在不动声色间增强关节稳定性,为后续发力技击奠定基础。
【武宗精解】
从武学境界观之,揉法实为“内壮”筑基之功。其通过外部揉按激发内在气血,暗合“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修行要义。右推左行的动作轨迹,在武技应用中可转化为“引化”劲力的基础——当敌方劲力袭来时,习练者通过类似揉法的螺旋化劲,能将外来冲击转化为气血运行的助力,达到“借力打力”的效果。这种将养生功法转化为技击原理的智慧,体现了传统武学“体用不二”的哲学思想。
更深层的武学内涵在于“形神共炼”。揉法要求修炼时“冥心内观,着意守中”,在机械的肢体动作中保持精神专注。这种状态训练能使武者在实战中保持“身心合一”,将揉法培养的敏锐触感转化为对战时的直觉反应。当手掌与敌身接触瞬间,经年揉炼形成的感知力可瞬时判断对方劲力走向,实现“听劲化劲”的高阶武技。少林武僧将此法作为每日必修功课,正是看中其对身体感知力的极致打磨。
其节候选择呼应四时更迭,用力分寸效法天地生化,动作轨迹顺应人体规律,整体构成“天人相参”的修炼体系。这种将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相对应的认知,使揉法超越单纯的肢体锻炼,成为沟通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的桥梁。修炼者通过日复一日的揉按,不仅强壮体魄,更在动作节奏中体悟“道法自然”的终极真理——正如功法要诀所言:“徐徐来往,久久自得”,武学的至高境界终需在时间积淀与心境修为中达成。
此揉法是道家导引术与佛家禅功的结合。武当内家剑谱记载的揉腹之法,与少林揉法虽具体手法不同,但皆以“培益中气”为要旨,印证了不同流派对揉法核心价值的共同认知。清代周述官将晦涩经文译为白话时,特重揉法要义阐释,使其从秘传武技转化为大众养生手段,这种“化刚为柔”的传播智慧,使古法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
揉法对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尤具调治之效。其温和的推荡能缓解久坐导致的腰背僵直,循序渐进的力度可修复运动损伤,而精神专注的要求更是对抗信息时代浮躁心性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