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日更原创的第1021期分享



凡事找内因,每天都是新的样子。

哈喽,我来啦~这里是罗罗。


昨天,在一个很久没有活跃的群里面,突然热闹起来——


这个群,我是2021年加入的,当时认识了电商讲师吴双休老师,在她的组织下,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昨天,翻看了一下之前的打卡记录,发现我居然在上面坚持打卡184天。

这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小成绩吧,我记得当时,双休老师还送了两本她写的书给我。


但后来,因为打卡的人越来越少,2022年1月份的时候,这个活动就暂停了。

后来我就想着,反正自己喜欢看书,于是我就在2022年2月份的时候,注册了我现在的这个公众号,一边看书一边输出。

现在,在这个公众号上我写了1000多篇原创文章,并且吸引了17954人关注。

后来有个伙伴问我,做这件事有什么收获?

说:“自己会因为要写,就要去读,心态会积极,日更就是在修炼自己的平常心,然后作息会规律,每天要早睡早起,当然,也能带来收入。”

为什么要去做日更公众号这件事呢?

这看起来就像在干一件吃苦的事情,不管多晚都得更,生病、过年过节、心情不好的时候都要更,而这个社会里,愿意吃苦的人其实并不多。

大部分人以为吃苦,就是原因多付出点劳动,多加班小时,然后就获得比别人更多一些回报。

是的,我曾经也是如此,公司同事下班了,我还在公司加班,可后来发现,靠加班,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来提升收入,其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这种方法其实是非常低效的,因为一个人顶多一天工作12小时就已经耗尽每天的精力了,不可能再多,哪里还有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情呢?

我记得刚毕业出来的时候,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那种两班倒的,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把班加满也就6000块钱,回到宿舍自己都懒得动。

因为工作时间长,自己睡眠质量不好,好不容易下班了,大部分人都是很懒的,懒到下班只知道刷手机、看短视频就不想学习知识,也不愿意主动提升自己,就只能靠增加工作时长而获得更多回报。

后来,我才意识到,重复性的机械式增加工作量,并不能带来任何质的改变。

于是,我就自己在一个线下培训班,学了一些电商设计的知识,然后转行做了互联网销售。

一开始电商还是蛮火的,我做互联网销售的时候,工资还算可以,因为我本身学历不高,一个月工资也会有八九千,甚至一万多。

但疫情过后,很明显感觉到公司业绩在严重下滑,虽然那时候我有试着通过加班来提升收入,但后来发现,加班根本就不算吃苦,它单纯就是体力劳动的付出,不是吃苦。

因为坐在电脑前,重复地操作,这个和现在的ai自动回复没有区别,对公司有价值,但是对个人成长,毫无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苦应该如何吃?

第一种有价值的苦,思考的苦。

大脑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趋利避害,擅长节能省电,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爱思考。

就像有的人天天怼天怼地怼客户,甚至对身边的人都是如此,有时候觉得自己说错话,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性格无法改变。

其实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着什么,无法觉知到当下,只知道情绪不爽,在被情绪裹挟的时候,要一吐为快,从不考虑后果。

无知的人会觉得世界处处针对自己,会用脑子的人,会知道一切的合理性,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大部分都是由于自己的原因。也会思考如何改变自己从而改变这个客观的世界。

例如我以前也是如此,发现有的客户总喜欢讲价格,或者各种挑三拣四。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客户就是爱贪小便宜,故意找茬,于是三两句话把他打发走。

可后来发现,嫌货才是买货人,如果自己凡事先过脑子,思考一遍,学会换位思考,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自己的业绩就可以提升。

主动去思考,其实就是一种吃苦,而且要习惯性地吃这个苦。如果没有思考,没有觉察的人,那和行尸走肉没有区别。

比如可以问自己每天学习、读书、听课,是围绕哪个目标吗?

明明这件事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不会去思考呢?


  1. 因为,思考很累。思考的结果,需要我们来负责。

  2. 但是,行动不累。只需要每天显得很忙碌就好了。

所以每天模模糊糊地行动,就算最终结果不好,原因还是自己没有思考清楚自己做的每件事和自己的目标有什么关系。

最终,每一天的努力,都可能是无效勤奋。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思考目标、方向以及每天做的事情和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战略。

每天的极度勤奋地读书、思考、练习、复盘……是战术。

战略不对,战术可能就是废动作。

一个顶级的成长心态:把吃苦,当吃补。

我们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其实都是要思考,每一件事,都不可能是无缘无故做的。做每一件小事,一定是为了某个更大的目标服务。

就像我现在的日更公众号,做自媒体,本质也是销售工作,销售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认知。

如果我在业余时间把这部分能力培养起来,那对我的主业也会有帮助,不仅可以带来成长,也能给我带来收入的提升。

第二种有价值的苦,学习的苦。

学习的苦,就是思考的执行层面了,如果上班每天都在做自己会做的事,在自己的舒适圈打转,那很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但是学习就不一样,学习就是做自己舒适圈之外的事情,很多东西对自己来说就是陌生的,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任何的学习都是有滞后性,它不会给你马上带来改变,甚至充满各种恐惧以及不确定性,这个就是苦的地方了。

比如,我刚开始写作,非常自卑,被别人说两句,写得不好,我就气馁,就放弃了。

但后来,我就刻意地去报班去学习,去提升自己,反复练习,每天日更。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依然还是写得像一堆烂泥,被人评论口水话。

但时间长了,就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因为写作给我带来了不少收入。

任何事情,只要不犯法,用正常的劳动获得收入,那别人的看法,一点都不重要,这就是,不懂就去学,然后习惯了就好了。

任何事情不会那就多练习,包括情绪管理也是,如果我发现自己做的不好,那就下一次,主动、刻意让自己,做一次这件事情。

就像我之前,很容易嫉妒班上一个比我进步快的同学,后来我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刻意训练自己。

首先要学会觉察。每次自己的嫉妒心,看到自己的比较心,觉得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就写下来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嫉妒一旦出现我就看见,它就没法影响我了。

然后,我就主动去找那个让我产生嫉妒的人。找她之前,提醒自己提起觉察,接下来故意和她聊那件我嫉妒的事,我去请教她问题。

虽然一开始我觉得不舒服,但我发现聊之后,别人身上确实有比我做的好的地方,然后我现在不会嫉妒她了。

多好的陪练啊,免费的,活的!我要感谢她,帮我刻意练习自己的嫉妒。

我相信,这样训练的次数多了,主动去学习、练习自己不会的,那任何事情都能被我做好。

包括所有的知识、技能、情绪、关系、行动,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变得越来越好,包括,赚钱,做项目,写文章,等等。

那些愿意吃学习的苦的人,没有一个混的差的。

第三种有价值的苦,自律的苦。

说真的,一开始听自律即自由这句话,我觉得是鸡汤。

但后来发现,自律才是一个人长期保持心力的最有效办法。

因为人的欲望是非常大的,经常想着要熬夜加班把事情做好,但很容易把自己的身体搞差。

如果身体不好,那么我们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

我以前也是这样,经常熬夜,但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自己的心理出现亚健康状态,特别容易焦虑。

后来我和姿巧学习养生,慢慢调整自己的作息,每天早睡早起,心态更加积极,执行力更强了,现在每天的情绪比之前要稳定了很多。

自律是什么?

自律就是在没有第三方监督,自己完成反惰性的事情,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学习,可以是健身,可以是一切让你变得更好的行为。

自律是去做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的事。

例如2022年到现在,日更了1000多天,没有人规定我一定要这么做,完全就是因为我觉得坚持对我有好处。

比如可以训练我的心力,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坚持的人,让我对自己更加满意,更有信心,让我养成思考的习惯等等。

我喜欢记录自己的生活,是因为我发现这样的记录,对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就像以前的我,情绪不稳定,会在自己愤怒的情况下说错话,得罪人,但我确实通过写作,让自己的觉察能力提升了,我就会反思,这件事可以让我学会什么,就会学会闭嘴。

我到底能不能不更新一天?当然可以,就只要一个理由,我今天累了,躺下了。

但是我自己不允许自己这样做,因为凡事有了第一次,后面就会变成一种思维习惯,我就会被拉入懒惰的深渊里,无法自拔。

一个人要给自己放弃的借口,随时可以给100个,但是要给坚持的理由,通常就只能是一个,我想坚持。


我们在日常小事上,刻意练习吃的苦未来会变成,你遇到关键问题,能更顺利解决的快乐。

这是一种不刻意练习,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快乐。

甚至,从客观的逻辑来看,日常刻意练习吃的苦,未来一定会变成钱。

这种苦,吃得有价值。所以,每天坚持吃这三种苦——

思考

学习

自律

我相信,这就是成长路上的补药,未来一定会给我带来巨大回报。

共勉。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
走了~

记得【点赞】【转发】【在看】,感谢你的慷慨~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