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岸边,高黎贡山蒸腾着原始的生命力量。
山脉披覆着万年林海,山脊终年云雾缠绕。这里位于滇西深处,茶马古道曾途经于此。
它也成为都市人向往,却又难以企及的远方。
生活在山脚下的傈僳族,被称为“追逐太阳的民族”。他们衣着艳丽,将山脉与三江风物绣于服饰。
傈僳族人称呼吸为“萨和”,意为从自然中汲取精粹。
缘起于怒江边“亚朵村”的亚朵集团,以“萨和”之名,将山林河谷的生命力量还原至城市。
在深圳高楼林立之间,萨和酒店旗舰店近日启幕,我去实地探访了它的不同。
在步履匆匆中,我终于得以慢下来。
和于境
与环境共生
深圳福田的CBD,永远不缺大厦车流,紧锣密鼓的节奏,是这里的主调。
虽立于繁华,但步入萨和,半虚的门头如有一层结界,滤去嘈杂,将人引入一片东方雅境。
大堂内的几丛芦苇,颇有“复得返自然”的野逸。空间设计取东方庭园要意,将草木造物微缩于方寸间。
坐式接待台上,山水仿佛被收纳于桌前。起伏的青苔描摹了巍峨的高山,摇曳的绿植好似原始森林中的参天之树。
转至六楼,率先听见窸窣雨声。数百个茶盏,在一条条雨链中,随流水微微摇摆。
盏中水流,潺潺而下,滴入池中,回响悠长,复现“湖心听雨”之趣。
既有“听雨”,怎能少了品茗?
茶亭小筑,与沙龙书吧虚实相映。茶亭以木质格栅构建出半私密空间,可会友,可独处。
点一壶武夷山大红袍,茶香四溢,就着寒山诗集,洗去风尘,遁入禅意世界。
幽静的氛围由公区转向私域,电梯厅深邃的黑调中巧妙融入金属光泽,视觉中心则落于一道花艺。
推开客房门,空间选取大地色为底调,辅以原木饰面、深色皮革,加之暗光带来柔和质感,不刻意仿古,却颇具东方意韵。
起居室与卫浴区之间的两扇隔门,形成二进式布局,带来曲径通幽之感。开关闭合间,兼顾隐私与空间尺度。
房间备品选用Le Labo,轻柔草木香与陈设氛围,尤为般配。
缓缓放下罗马帘,滤去外界纷扰。放首静心曲,沏壶亚朵村的茶。平淡与自然的东方之境,此刻已达顶峰。
“我们常常忘记,我们就是自然。”
旅途奔波中,身体本源的渴求常被忽视。
东方养生之道主张“不时不食,顺时而食”。与自然同频,亦是与自我同频。
在深圳萨和酒店,明档的烟火气,与时鲜的食材味,交织成“气”与“味”的平衡。
早餐提供传统隔水盅节气汤、五行养身粥、五谷养身饮,以及现蒸广式早茶点心。
午后则调配多种养身热茶,并搭配中、西式茶点,勾起身体对四时的感悟。
焚香,十雅之首。文人墨客以香养神,以香悦己,谓之调息。
萨和酒店的选香入房,将记忆也焚上松针燃烬的木质香,甜美的花香,抑或是清爽扑面的青柚味儿。
选好的香氛置于床头,空间内暗香萦绕,俯仰间,嗅觉领先意识抵达清境。
行政房、尊贵房型标配的亚朵养生锦囊置于床尾沙发。植物沐足,肩颈热敷,古老的养生配方化为一道道“锦囊”。
整店采用静音工艺,即便窗外熙熙攘攘,也终川流有息。
身体已然安定,最后要平复的,是疲于繁琐的焦灼内心。
弗吉尼亚·萨提亚说,“当我们与自己连接,我们才能与他人连接”。

亚朵的基因,刻着“让人与人有温度的连接”的品牌愿景。
有温度的服务,不是“大而全”的SOP罗列,而且发自本心地流经他人,也毫无保留地让他人流经于自己。
中国人喜静,中庸之道倡导的适度美学,凝聚在萨和酒店的中式待客之道中。
洗衣房里留下一张便签,衣物送回时不仅分类叠放有序,还被熨烫平整。
健身中心除了供应温水,还摆满适合补充电解质与快碳的香蕉。
在大堂闲坐,管家会默默奉上一杯热茶;就餐时若有所需,仅需一个眼神示意……
于无声处,是替人多想一步的细腻,是释放善意的交互。
在萨提亚看来,连接一个人,与嗅闻一朵花的感受并无二致。
这是一种平和的,一个生命触摸到另一个生命的力量。
身体暂时囿于近处的喧嚣,但萨和将远方的宁静带回此时此地。
在这里,自然的生命力化作光影、流水与香气,构筑一片“呼吸之地”。
萨和酒店为奔波在路上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诗意栖居:听雨、居竹、冥想……
让每一位抵达者,感受与自我、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忘记时间流淌的速度
感受生命蒸腾的力量
文:Zuber
摄影:徐晓臻
部分图片来自萨和酒店
Christopher Nolan / 温子仁 / 乌尔善
Thomas Heatherwick / Marshall Strabala
特别企划
成都蔚蓝卡地亚 / 南京越城天地 / 北京缦合 / 珠海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