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 Rendu-Osler-Weber综合征、Osler-Weber-Rendu综合征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全身多系统血管发育不良性病变为特征 -
黏膜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伴内脏器官(主要为肺、脑、肝)动静脉畸形(AVM)
影像学表现
- 最佳诊断线索
○ 复发性鼻出血患者合并多发性肺动静脉畸形(pAVM)或脑动静脉畸形(cAVM) - 磁共振(MR)
○ 毛细血管扩张的“磁敏感效应”(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 梯度回波序列GRE) -
T1增强呈“绒毛状”强化
○ cAVM:流空信号巢(“血管团”),伴周围胶质增生 - 推荐检查
:肺部及肝脏多层CT/CTA
病理学
-
基因异质性疾病,由TGF-β/BMP信号通路基因突变引起
○ _Endoglin(ENG)_突变导致HHT1型
○ _Activin A受体样激酶1(ACVRL1/ALK1)_突变导致HHT2型
○ _SMAD4_突变导致幼年性息肉病/HHT综合征 -
HHT相关血管畸形分3类:
○ 最常见:毛细血管畸形(61%) -
异常血管缠结 -
无分流,无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扩张
○ 巢型AVM(43%) -
异常血管网扩张 -
存在动静脉分流(早期引流静脉显影)
○ 直接高流量动静脉瘘(AVF)(12%) -
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直接交通,无中间血管巢
(左图)18岁男性HHT家族史患者筛查轴位FLAIR MR显示左额叶内侧小片高信号区伴流空信号。(右图)同例患者轴位T1增强MR显示病灶明显强化。
(左图)同例患者冠状位T1增强显示病灶呈“斑点状”强化。(右图)同例左颈内动脉DSA侧位造影显示小AVM血管巢伴早期引流静脉。基因检测证实为_ENG_突变。
(左图)11岁女性HHT家族史患者3T T1增强压脂MR筛查显示两处“绒毛状”强化灶,符合毛细血管畸形(或称“微AVM”)。(右图)同例患者更头侧层面T1增强压脂MR显示另两处微AVM。散发性多发性AVM罕见,至少50%最终确诊为HHT(通常为HHT1型)。
(左图)HHT确诊患儿轴位T2* GRE MR显示左顶枕区低信号(软脑膜毛细血管扩张的磁敏感效应)。类似病灶见于右小脑及左颞中沟(未展示)。(右图)HHT患儿轴位T1增强SPGR MR显示左小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汇入后部软脑膜静脉。DVA虽非特异性,但在HHT患者中较普通人群更常见。
(左图)16岁HHT1型女性患者(9岁筛查MR阴性)轴位T2WI显示左额叶小圆形及线状流空信号。(右图)同例患者轴位CTA显示明确管状结构,提示血管畸形。手术证实为软脑膜动静脉瘘(AVF)。AVF是HHT1相关脑血管畸形中最少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