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天之后有两类人群。一类特别怕冷,一类烦躁难安。
这两类患者在夏天都蛮难的。
单看体质特别怕冷的多数有阳虚问题,烦躁难安的可能有阴虚情况。
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体质困境:长期熬夜、压力大,要么把阴液熬干(阴虚),要么把阳气耗散(阳虚)。
中医说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现代人要么 “阴不足而火旺”,要么 “阳不足而寒生”。
今天冯名雨就带你看透这对 “双胞胎体质”,学会用穴位和食疗把失衡的阴阳调回来。
一:阴虚 vs 阳虚
阳虚
典型表现:
怕冷怕风:冬天穿羽绒服还手脚冰凉,夏天不敢吹空调(阳气不足,温煦功能下降);
疲倦嗜睡:白天没精神,开会都能睡着,睡再久也累(阳气不足,推动无力);
大便稀溏:吃凉食就腹泻,肚子总是凉的(脾阳不足,腐熟无力);
舌象:舌质淡白、胖大,边缘有齿痕,舌苔水滑(阳气虚衰,水湿内停)。
为啥会阳虚?
天生底子薄(父母阳虚体质遗传);
后天作践太多:冰饮当水喝、熬夜伤阳气、久坐不动(阳气 “坐” 没了)。
阴虚
典型表现:
怕热盗汗:夏天恨不得住冰箱,晚上睡觉出汗把枕头湿透(阴虚火旺,迫液外泄);
口干舌燥:喝多少水都渴,嗓子像冒火,大便干如羊屎(阴液不足,濡润不够);
脾气暴躁:一点就炸毛,失眠多梦(虚火扰心,心神不宁);
舌象:舌质红、少苔或无苔,甚至有裂纹(阴液亏耗,舌体失养)。
为啥会阴虚?
长期熬夜(熬夜伤肝血,血属阴);
饮食偏燥:烧烤、麻辣吃太多,耗伤阴液;
情绪压抑:生闷气伤肝阴,“气郁化火” 烧干津液。
二:阴虚怎么调
气海穴:

定位:脐下 1.5 寸
气海穴顾名思义就是:阳气的海洋。这里聚集的阳气多,刺激气海穴肯定可以大补阳气。
《中医体质》说它 “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就像给身体的 “阳气仓库” 充电,效果体现在2个方面:
温下焦:
把底部镂空的单联艾灸罐,绑在小腹的气海穴,艾柱的热感透至小腹,改善小腹受寒导致的宫寒痛经、夜尿频多
就在今年3月份,微信群有位45岁的女性,她很懒不愿意每天艾灸,晚上睡觉前把自发热艾灸贴贴在小腹的气海穴,第二天睡醒后揭掉,可以自发热艾灸4~6个小时。
从冬天持续到现在,小半年过去了,夜尿从 3 次减至 1 次
壮脾胃:
看中医的朋友,对于「脾胃阳虚」应该不陌生,其实就是脾胃对于食物水液的代谢能力太差,出现了腹泻,腹胀。
刺激足三里,能提升脾胃阳气,加强消化和食欲,解决阳虚导致的胃胀腹泻。
桂圆姜枣糯米粥:
配方:桂圆肉 15g + 生姜 5 片 + 红枣 5 颗 + 糯米 50g,全部煮粥。
桂圆:补心脾阳气,改善阳虚导致的心悸、乏力
生姜:温中散寒,驱散脾胃寒凝
糯米:补虚寒,固护中焦,与生姜搭配 “辛甘化阳”
注意:早餐吃,效果更好。(晨起阳气升发,借天阳助药力)。
三:阴虚怎么调
太溪穴
定位:足内踝最高点和脚后跟连线的1/2处。.
肾五行属水,太溪穴作为肾经原穴,是肾的原动力所在,这个地方的水汽特别充足。
刺激太溪就相当于是打开了身体阴液水库的水闸。效果也体现在2个方面:
滋肾阴:
晚上足浴包泡脚,水的高度漫过脚踝,一边泡脚,一边用脚后跟儿去搓揉另一只脚的。太溪穴揉着揉着自己就想睡了。
对于晚上潮热,盗汗,失眠效果不错。
降虚火:
对于咱们经常做艾灸的朋友来说,口干舌燥,牙龈肿痛,上火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那怎么滋阴降火呢?点一滴蓝色艾草精油在太溪穴和涌泉穴,每个位置按揉3-5分钟。揉着揉着能感觉口腔中充满了唾液,火气也没那么大了。
银耳百合枸杞粥:
配方:银耳 10g + 百合 15g + 枸杞 10g + 粳米 50g,直接煮粥。
银耳:润肺阴,缓解干燥咳嗽、皮肤缺水
百合:清心阴,安神除烦,改善阴虚失眠
粳米:养胃阴,防滋阴药碍胃
注意:晚餐吃,效果更好(傍晚阴气渐盛,顺应天时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