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0日,陪伴津城近70年的公交18路正式停运,这辆曾穿梭于京津公路的“绿色巨龙”,最终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城市底片。
1.历史沿革:从木炭车到新能源车
18路始于1954年7月,最初往返于小王庄与北仓之间,服务北辰区居民进城需求。60年代延伸至市中心,路线定为京津公路—天泰路—黄纬路—中山路,成为连接北郊工业区与市区的“通勤动脉”。
– 车型变迁:从进口木炭车、14米汽油铰接车(如TJ660、TJ661),到柴油中巴、8米/10米柴油车,2019年换上10米纯电动客车,最终仍不敌线网优化的浪潮。
2.告别时刻:末班车挤满回忆
停运前最后一班车,司机王宝元的车厢里挤满了举着手机的乘客——有人从起点站坐到终点再折返,有人专门来与“老伙计”合影。一位阿姨含泪回忆:“1985年结婚那天,就是坐着18路去扯的证。”
– 经典场景:下雪天铰接车“掉辫子”(注:18路实为汽油/柴油车,“掉辫子”可能是市民对老公交的统称),全车人下车推车;学生时代抢座位的“ battle”,月票时代的“月票霸主”地位……
3.停运原因:线网优化与时代变迁

18路停运主因是与610路复线率近100%,为减少资源浪费,天津公交启动线网优化。尽管新能源车接棒,但老乘客感慨:“月票无效的新线路多了,可18路的烟火气没了。”
– 城市缩影:天津公交线路曾以“长线”闻名(平均长度24.1公里全国第一),如今市民更追求高效、舒适,18路的落幕折射出公共交从“量”到“质”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