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画家燕文贵的《溪山楼观图》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全景式山水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纸本淡设色画纵103.9厘米、横47.4厘米,以立轴形式展现了北宋初年山水画的典型风貌。燕文贵,浙江吴兴人,原本是军中仆役,后因画艺出众被推荐进入翰林图画院,成为宫廷画院的重要画家。他所创立的“燕家景致”与范宽的“巨嶂山水”并列,是继关同、李成之后北方山水画派的两大主流之一。

    《溪山楼观图》以高远、深远的构图手法,描绘了溪山重叠、自下而上、自近及远的繁复细密之景。画面近景部分展现了江南风光,长峡汀州水滨之上,丘陵起伏,古树虬曲,沙碛平滩碎石散布。两组水榭亭台依溪而建,在水气烟云之中仿若仙境一般,三五人或骑马、或挑担,沿着蜿蜒小径而行,为画面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中景至远景则表现了北方山水千岩万壑的宏伟景观,山林深处隐约显现的宫阙楼宇,山间多处瀑布急泻而下,道路盘桓艰险,沿着山腰向深处延伸。

燕文贵《溪山楼观图》赏析(全图及高清局部图)

    燕文贵在《溪山楼观图》中运用了精湛的笔墨技巧。他先用粗壮的墨线勾画山石轮廓,再以淡墨多皴,后以浓墨疏皴,兼有擦笔,使山石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画树时,他趋于简率,但又不失率真自然的情态,多使用成簇的胡椒点,使树木显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而楼阁宫室等建筑,则用笔轻松,自成一格,虚实相生,并无界画楼台的死板。这种将山水与界画相结合的手法,正是“燕家景致”的特色所在。

    画面右上角有乾隆皇帝的题诗:“崇台百丈计延袤,更占溪山景最幽。名匪方壶定元峤,居宜黄石与丹邱。树无秋夏云常绿,瀑任冬春玉镇流。谁人维摩居士室,画禅一脉此中留。”这些诗句不仅为画作增添了诗意,也展现了乾隆皇帝对燕文贵画作的赞赏。

    《溪山楼观图》不仅在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在意境上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画面中,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之中。而那座楼观,则是画面的点睛之笔,它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精致而又不失庄重。登楼远眺,山川美景尽收眼底,仿佛能一眼望穿千里之外,心胸豁然开朗,大有超脱尘世之感。这幅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绘画史上熠熠生辉,永载史册。


局部图
(完)
谢谢阅读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