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苏州阊门外的留园凭借“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闻名遐迩。

而园中的十二峰石,清嘉庆时期的园主刘恕在其治园20年间四处搜罗而来,又请王学浩、潘奕隽绘图、赋诗,并号“一十二峰啸客”

这些奇石以其玲珑多姿的形象,刚柔相济的线条,成为留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带大家领略这些石的奥秘。

十二峰石点位图


 十二峰石,各有千秋

图源于苏州园林官方微博 

壹·玉女峰 

伫立在绿荫轩西侧墙边青枫树下,高约 2.0m,宽约 0.6m。隔水远望,宛如一位古装女子,风姿绰约立于荷花池畔。峰石头部早年已断,如今是用粘胶连接的。

贰·一云峰

位于明瑟楼南假山中,高约 3.6m,宽约 1.2m。峰石正面镌有 “一梯云”三字,如云似帆,屹立于假山石径之旁,东南侧隐约可见 “一云峰”三字。潘奕隽诗 “一云山下卸春帆,岚翠湖光记满衫。道是此峰才半角,却疑径转到灵岩”,更为其增添了几分诗意。 

叁·印月峰

在曲溪楼、濠濮亭前,面西临池,高约 2.2m,宽约 1.9m。整块峰石圆润饱满,如灵丘飞云。最妙的是石中有一天然涡孔,倒影水中,宛如一轮明月刘恕有诗赞 “一隙仅容鉴,空明洞碧天。凌虚忽倒影,恍若月临川”。

图源于苏州园林官方微博 

肆·青芝峰 

位于西楼西侧,当窗而立,峰高约 1.6m,宽约 0.8m,形似农夫犁田铲头。不过,如今峰石顶上横加一块湖石,推测可能是后来整修留园时,为营造园内所谓的 “狮”、“虎”、“豹” 的豹石之形才添加上去的。

伍·鸡冠峰

在西楼西侧、小石板桥东北水湾岸边,高约 2.7m,宽约 1.4m。峰上端形如鸡冠,又因其冠过于肥大,一头垂下,似象鼻,故又有 “象石” 之称。此石是刘恕在嘉庆六年秋觅得的一块旧湖石,峰冠上凿有四只榫眼和一条卯槽,推测此石曾作过叠山之用。

陆·奎宿峰

位于曲溪楼前、濠濮亭旁、河滩踏步边,临池而立,高约 2m,宽约 1m。从曲溪楼前望去,形状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极为相似,故名奎宿。刘恕在十二峰图题诗 “崔巍形势俨堂堂,偶尔题名拟戴筐”,潘奕隽诗 “书堂异石应星文”,均说明了此峰的位置和状貌。

图源于苏州园林官方微博

柒·猕猴峰 

位于五峰仙馆北面庭院、白皮松下,高约 1.6m,宽约 0.8m。此石形如老猴,搔首挠耳蹲立树下,猴腮凸出,形态逼真,身上毛发依稀可辨。孙铨在峰石题诗中 “若遇养而基,没羽饮一矢” 句,也印证了此峰的逼真形象。

寻访留园十二峰,邂逅凝固的诗画

捌·仙掌峰

位于五峰仙馆北面庭院中,形如手掌,托起向着天空,高约 1.6m,宽约 1.0m。这是十二峰中较为矮小、最不起眼的一块湖石峰,曾遭破损,已修补过。从王学浩绘十二峰图中可以看出,此峰上部和现今所见基本吻合,特别是 “仙掌” 部位,从峰侧东南方看,尤其相似。

玖·累黍峰 

位于五峰仙馆北、还我读书斋西窗外,当窗而立,高约 2.4m,宽约 1.0m。石上布满黄色结果颗粒。刘恕在十二峰图上题诗 “千重成叠累成堆,劈斧披麻两费猜。不是梅花工秃笔,何人点得此莓苔”,潘奕隽有诗 “累累直疑从黍谷,移来或恐是愚公。还须更乞麻姑手,撒与茅檐聊御穷”,累黍之名,生动地体现了此石的形态特征。

图源于苏州园林官方微博

拾·拂袖峰

位于今 “东园一角” 中部,高约 2.3m,宽约 1.3m。石身拂出一角,如古人袍袖。不过,今 “东园一角” 原为盛康 “东山丝竹”(戏楼),其峰本不立于此。从所作峰石诗意来看,峰本应位于今留园中部闻木樨香轩山溪边与半野草堂前。

拾壹·箬帽峰 

位于冠云楼东侧,高约 1.6m,宽约 1.2m,形如一朵蘑菇云,又似一瘦小老头,偻着背,头戴一顶大箬帽。刘恕、潘奕隽峰石诗中 “斜剞箬帽半遮风”“不必低头效苦吟” 句,将 “戴箬帽者” 形状描绘得惟妙惟肖。据所题峰石诗句意,此峰原本立于中部池边,后来在整修园林时,从中部移至此地。

拾贰·干霄峰

位于石林小院洞天一碧东面天井内,是一青灰色石笋拔地参天。此峰高约 3.90m,宽约 0.35m和,刘恕所称 “广不满二尺,长几二丈” 的干霄峰记载相吻合,是十二峰中唯一的斧劈石。


风景与内涵兼具的奇石

十二峰石作为自然景观材料,历经多年的风吹浪击、日晒雨淋而缓慢生成,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它们体态婀娜多姿,玲珑剔透;纹理纵横交错,神秘诡谲;表面凹凸折皱,莫可名状;性坚而润泽,扣之铿然有声。其似是而非的形态,引人浮想联翩。

五峰仙馆——仙掌峰,以及被白皮松挡住的猕猴峰

在园中,这些奇石与建筑、园路、植物等元素巧妙结合,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致。有些奇石作为主景,统领着庭院的景致,如五峰仙馆北面庭院的猕猴峰和仙掌峰,以及 “东园一角” 中部的拂袖峰。它们形体俱佳,布置得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印月峰、青芝峰、鸡冠峰以及奎宿峰 

散立于曲溪楼、西楼池边的印月峰、青芝峰、鸡冠峰以及奎宿峰,则造成了峰峦起伏、洞壑婉转的境界,丰富了水面景观。

冠云峰和其右侧的箬帽峰

有的奇石作为配景,陪衬主题,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如箬帽峰,与冠云峰、岫云峰形成主次配峰的关系,突出了主峰。它们还有的与建筑相结合,柔化建筑物平板、生硬的线条,使人工建筑物更趋自然化,增加了自然生动的气氛,深化了园林意境。

一云峰

比如一云峰屹立于明瑟楼南假山石径之旁,把山道掩去大半,使人不觉峰后藏有登山小道,有峰回路转之妙。而立于还我读书斋西窗外的累黍峰,则暗喻了古人所谓 “书上自有千钟粟” 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