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将遇见的你

1  “目标-工具-价值链”框架

政策目标维度:政策目标是对政策内容的主观凝练,代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思路,体现政策主体在制定政策时呈现的价值倾向。该维度反映了政策发展趋势,既能够代表政策的活动指向,又可以直观梳理国家政策侧重点。

政策工具维度:政策工具是落实政策细则、达成政策目标的方式和手段。Rothwell等将其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类型。

价值链维度:价值链理论关注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协商善治为最终目标,强调对多元主体在价值链条上的利益协商、理念沟通、衔接互动和社会资源流动的识别。

参考文献:

蔡劲松,董欣静.面向新发展理念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取向与优化研究——基于“目标-工具-价值链”三维框架的探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27(02):51-62.

“执行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框架

执行主体维度:政策执行主体是负责落实和实施政策的组织,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其任务是选择、组合政策工具以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维度:参考Rothwell的研究,将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类。

政策目标维度: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受政策工具体系的科学性、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匹配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吴佳纯,董克,马廷灿.我国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政策分析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执行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协同视角[J/OL].现代情报,2025,1-20.

3 “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框架

政策工具维度:作者将政策工具分为指示命令型工具、激励扶持型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和探索变革型工具四类。

政策目标维度:确定为“完善制度机制”“规范征缴计发”“规范转移接续”“提高统筹层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五个方面,包含了制度建设、改革关键点、能力建设三个层面的内容。

政策主体维度:作者将政策主体分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其他部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个类别。

参考文献:

学科前沿|6个政策分析框架

高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文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3):133-142.

“任务-主体-结构”框架

任务维度:一方面用以对应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目标”要素、完整政策执行过程,另一方面用以表征“自上而下”正式的政策目标交派、要求、指导和监管属性以及不同程度存在的“自下而上”式谈判、妥协达成共识的过程。

主体维度:按照是否属于政府序列,将“主体”进一步划分为“内部行动者”和“外部行动者”两类。

结构维度:社会结构和执行结构。

参考文献:

杨燕.“双减”政策何以有效落地?基于“任务-主体-结构”的政策文本分析和对S省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24,40(01):49-57.

5 “工具-效力-主题”框架

政策工具维度:将政策工具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三种政策工具。

政策效力维度:政策效力是用来描述政策的法律效力和力度,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政策进行量化,借以体现政策的权威性。

政策主题维度:政策主题维度代表了该政策的主要作用方向,概括了政策文本涉及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王旭,李雨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文本量化研究及启示——基于“工具-效力-主题”三维框架的探析[J].情报科学,2023,41(01):126-133+142.

6 “政策工具-社会系统论-政策效力”框架

政策工具维度:供给性工具、需求性工具和环境性工具。

社会系统论维度:社会系统论是一个将研究对象视为系统,并探究其内部结构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与规律的研究方法。要素包括:信息主体、信息收集者、政府、监管、技术和公众。

政策效力维度:政策效力是政策权威性的重要体现,需要根据国家行政权力结构与政策类型对政策进行赋分(依据政策发布层次及其重要程度)。

参考文献:

赵雪芹,蔡铨,王英.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文本分析——基于政策工具、社会系统论、政策效力的三维分析框架[J].现代情报,2021,41(04):17-25.

后记

本期内容主要是针对经典政策分析框架做了梳理,精选了相关文章,希望能够为学友们的研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