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作为临床最基础的检查项目之一,能反映身体多项健康状况。但化验单上密密麻麻的指标和专业术语,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别担心,接下来就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你逐一攻克这些指标。
红细胞相关指标
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为身体各组织器官提供“燃料”。其关键指标有:
–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年男性约为(4.0 – 5.5)×10¹²/L ,成年女性约为(3.5 – 5.0)×10¹²/L。数值降低常见于各种贫血,升高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因脱水导致血液浓缩。
–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120 – 160g/L,成年女性110 – 150g/L 。它就像红细胞的“氧气搬运工”,指标下降提示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升高可见于慢性心肺疾病等。
– 红细胞压积(HCT):男性40% – 50%,女性37% – 48%。可辅助判断贫血程度,数值降低与贫血相关,升高也可能是血液浓缩。
白细胞相关指标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卫士”,抵御病菌入侵。相关指标包括:
–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成人(4.0 – 10.0)×10⁹/L 。升高常提示急性感染、炎症、大出血等;降低可能是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抑制等。
– 白细胞分类:
– 中性粒细胞:占50% – 70% 。细菌感染时,它会迅速“集结兵力”,比例和绝对值升高;病毒感染时,可能降低。
– 淋巴细胞:占20% – 40%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其比例会升高;某些传染病、放射病等会使其降低。
– 嗜酸性粒细胞:占0.5% – 5% 。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时明显升高;伤寒、副伤寒等疾病中会降低。
– 单核细胞:占3% – 8%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等疾病时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使其降低。
– 嗜碱性粒细胞:占0 – 1% 。在过敏性疾病、某些血液病中升高。
血小板相关指标
血小板是“止血小能手”,参与凝血过程,主要看:

–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100 – 300)×10⁹/L 。减少时,身体出血风险增加,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炎症等。
其他重要指标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 – 100fl。有助于鉴别贫血类型,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升高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 34pg。结合MCV判断贫血性质,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 – 360g/L。降低也提示缺铁性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拿到血常规报告,先看指标旁的“↑”“↓”标识,判断是否异常。但不要仅凭单一指标下结论,需结合症状、病史综合分析。若指标异常且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进一步检查。掌握这些知识,血常规报告不再神秘,为健康管理加道“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