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阎锡山在晋中部署约13万兵力(包括主力“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企图依托太原为中心,以晋中为屏障,固守华北。
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仅6万余人,装备较差,但士气高昂,亟需打开山西战局。
2. 战役目标
战术运用
利用晋中平原地形,以快速机动分割包围敌军,避免正面硬拼。
2. 分割包围与围点打援

依托山西根据地群众基础,获得后勤补给和情报支持,使阎军陷入“盲战”。
兵力使用
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8、第13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约6万人,装备以轻武器为主,缺乏重炮。
阎锡山军:约10万参战兵力(包括赵承绶、王靖国等部),装备精良,但指挥保守,士气低落。
关键部署:徐向前以少量兵力牵制敌军主力,集中兵力在局部形成优势,如以1个旅阻击敌军3个师,为主力围歼争取时间。
战果
歼灭阎锡山部 10万余人(含俘虏8万),击毙敌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缴获火炮3700余门、枪支2万余支。
解放晋中14座县城,彻底孤立太原。
2. 战略收获
意义
为后续太原战役(1948年10月—1949年4月)扫清外围,加速华北解放进程。
2. 政治影响
提振解放军士气,印证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战略思想的正确性。
3. 历史评价
总结
本文由看山还是山
使用[Deep seek写作]编辑出稿。